普洱茶苑吧
关注: 25,407 贴子: 197,635

只交流,不交易,普洱茶苑欢迎你!

  • 目录:
  • 个人贴吧
  • 0
    喝茶之余,我想一定也有和我一样平时比较关注汽车资讯的小伙伴。最近汽车圈里当仁不让的角儿,雷布斯的保时米称第二,怕是没人敢称第一了。雷总的营销手段向来高超,毕竟营销玩得好,才能霍霍磨镰刀。 不过谁也没想到头铁的长城炮,竟然靠着大力仑那嗷的一嗓子“长城……炮儿~~~”,喜提车企“赠车”火出了圈,硬生生从小米汽车手里截走了一大波流量。眼看着那泼天的富贵流向长城汽车,不知道多少车企的新媒体运营急得嗷嗷挠墙
  • 0
    隐约记得,《叶公好龙》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故事,文章用前后的反差和对比来讽刺叶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名不副实虚伪至极。单凭一篇小作文,就让好龙的叶公喜提了两千多年的骂名,按现在的说法,他也算得上被网暴的鼻祖了。 细思真的极恐,一个喜爱中华民族图腾并且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日常写龙、画龙,穿戴织龙、绣龙,房屋雕龙、刻龙,连给孩子们起的名字都带龙,怎么反被贴上“虚伪”的标签?就因为他在见到
  • 0
    冬天一下雪,北京就变成了北平,可惜冰雪一融,就又成了北京。牡丹一开花,洛阳就回到了神都,无数身着汉服的小姐姐从全国各地奔赴洛阳和牡丹争艳,这时节的神都洛阳,实在太养眼。 牡丹的走红,大概率是从它与女皇武则天的相爱相杀开始。传说登基称帝的武则天敕令腊月百花齐放,唯有牡丹不畏强权,枯枝烂叶一片萧索,盛怒的武则天就把牡丹贬出皇宫,连根铲除扔到了洛阳邙山,没想到牡丹竟在邙山落地生根,一到春天花开满山,惊艳
  • 0
    喝茶的人多少都有点囤茶的习惯,尤其是遇见对口味的茶,免不了会多囤上一点点,经常是一个小圈子一合计,一批茶就囤到了一群人家里。当然,囤任何东西都有风险,茶也不例外。因为谁也不确定现在囤的茶,将来是会变成金子,还是变成大哥大。 就像普洱茶的春风刚在华夏大地吹起来的时候,品牌货的三剑客大益、下关、老同志几乎同时发力,结果没几年就拉开了差距,大益茶生生被炒成了理财产品,很多囤茶的人都没想到买个茶也能赚的盆
  • 0
    本是同根生,何必分两宗? 有人力捧熟,有人钟爱生。 隐约记得,上一次喝熟茶,还是在上次。可能是年龄不够,又或者茶龄不长,总感觉发酵过的熟茶相比生茶少了点鲜活和变化,以至于日常很少主动喝它。当然,也可能只是因为年少不知熟茶好,错把生茶当成宝吧。 偏爱生茶者对熟茶的堆味儿嗤之以鼻,嫌熟茶老气横秋;偏爱熟茶者对生茶的苦涩不屑一顾,嫌生茶飞扬跋扈。熟茶和生茶,实在太像华山派的剑宗和气宗,熟茶好似剑宗求速成,通
  • 0
    四四方方一茶砖, 绿叶紧压红镶边。 莫道青茶唯观音, 福建漳平有水仙。 差不多有十来年都没有再喝过把我带入茶门的铁观音了。当年的铁观音实在太火,一火就容易膨胀,一膨胀就会出问题。就跟很多明星大腕一夜塌房一样,一场农药超标一万倍的风波导致铁观音彻底崩盘,遭到全体喝茶人的唾弃,一夜之间直跌入谷底,至今都没能再翻过身来。 好在,乌龙茶并非只有铁观音,冻顶乌龙、凤凰单丛、东方美人,还有就是乌龙茶里唯一的一个紧压
  • 2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风一吹,万物就都醒了过来。蓝天、白云、红花、绿叶,全都脱掉了沉积一冬的灰埃,焕发出象征着生命和活力的色彩。泛着幽香的普洱春茶,也情不自禁地在我的茶桌上活跃起来。 春茶的香要比秋茶活泼得多,开水一浸,那如兰似蜜的香气就会在空气里快速地散开,直钻到鼻孔里来。而以甜润著称的临沧普洱茶,也绝不肯亏待我的喉舌,一吞一咽之间,便留下那绵绵不断的高香浓甜,掩饰不住的怡然自得。 品茶如品菜,品的是
  • 0
    暖暖和和 醇醇澈澈 绵绵柔柔糯糯 沏一壶老茶头 乍暖还寒时刻
  • 0
    甲辰龙年新的开篇,拿出一个点工的龙杯来应景再合适不过。我那烫得挺惨的右手,总算长出了新皮,也终于在今天重新试了试水,美美地泡上一壶茶来,算作是龙年的开工仪式了。 尚未完全恢复的右手,用盖碗多少还有些吃力,于是我拿了一把更为便捷的玻璃壶来泡茶,不至于让我的黄金右手有丝毫的挫败感。开年的茶终是清甜而温润,静谧而祥和。一口下肚,仿佛就已经化开了过往的苦,接下来的顺畅将如期而至。 又长了一岁,越来越觉得好多
  • 0
    话说我有一把心爱的铁壶,因为使用不慎壶内长了铁锈。为了除锈,我几乎用遍了自己能查到的所有办法,白醋泡、丝瓜穰擦、柠檬水烧、淘米水煮……却始终没有能把铁锈根除,一烧水就又起锈,反复数次除锈无果,只能束之高阁成为摆设。 直到前阵子重新擦拭吃灰的铁锈,我的心里又一次埋下了除锈的种子,这次我从网上买了把铁刷想跟铁锈来个彻底了断。可等铁刷到手却发现,更简单粗暴直接有效的却还是钢丝球。 除锈大计不容耽误,当时我
  • 0
    野生的普洱茶看上去总是比较粗鄙,长得潦草而又随意的叶片,在一些规整的漂亮茶叶面前几乎没什么品相可言,对于颜值控的茶友来说,野生茶自然也就上不得台面。 但茶叶毕竟是要喝的,拼到最后拼的是滋味里蕴含的内质。如果内在的品质不行,打扮的再花哨终究也骗不了你那越发刁钻的口腹。这和茶器的选择如出一辙,为什么宋朝那古拙朴素的汝官窑会在各色花花绿绿的瓷器里脱颖而出,拼的同样也是那大巧若拙的内质。 于是,一套仿宋汝官
  • 0
    我一直觉得,虚扁纯粹是为紫砂艺人炫技而生的壶型,打从明代紫砂名家时大彬创烧以来,一直都是。矮扁的壶身,浑圆的壶把,宽阔的壶盖以及曲折延伸的壶流,随意而又融洽的搭配在一起,竟那般得体,那般协调,那般蕴含君子气度。 如果虚扁的虚是虚怀若谷,那扁就是大气和大度。矮而扁的大肚子,泡起茶来颇有些显风度,也难怪一直备受茶友追捧了。我的虚扁时常拿来泡普洱生茶,注水时看着普洱的大叶子在虚扁壶肚里缓缓舒展,经过开水
    liuyusen003 12-28
  • 0
    通常,我会把陈皮和老白茶一起投进盖碗,再把盛开水的壶高高举起,让沸水从高处自由落体,直到水把盖碗里的陈皮和老白茶充分地溶在一起,再盖上盖子微微焖上半分钟,就可以出汤享用美味的陈皮老白茶了。 可当通常变成寻常,人就会尝试改变,喝个陈皮老白茶也是这样。我会把盖碗换成紫砂壶,把陈皮和老白茶分开,陈皮放进公道杯,老白茶投到紫砂壶里。让注进紫砂壶的沸水把老白茶充分泡开,再把茶汤出到放陈皮的公道杯里。老白茶味
    liuyusen003 12-21
  • 3
    等了一夜又一天,终于还是没能等来预报之中意料之外的暴雪,这多少有点辜负学校停了的课,和学生们那满怀期盼的心。蜷缩在家里的我,从冰箱里翻出一泡陈年的信阳毛尖,端出那个肥硕的釉里红大盖杯,心有不甘地从早喝到了晚。 今年的天气,比之前的每一年似乎都还要反常一点。先是初冬时节的持续高温,让我们中原地带也有了早上穿棉袄中午穿短袖的神仙体验;紧接着就是一个突然翻脸,一场雪直接把洛阳的最高温度打到了零下,让那猝
    liuyusen003 12-15
  • 8
    在喝茶这件事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个体,也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矩。你可以喝浓茶,我也可以喝淡茶,许你喝普洱,也许我喝岩茶。只要适合自己,那就是每个人独有的喝茶规矩。 既然有规矩,就要合时宜。每个人喝茶的历程都不尽相同,处在不同的喝茶阶段,要守的规矩也会不停地演变。茶瘾刚养成的时候难免年轻气盛,喝最浓的茶,下最重的手,甚至于为了体味不一样的感觉,闷泡几分钟的浓茶也会在出汤后一饮而尽。等过
  • 0
    天越冷,室外的暖阳就越珍贵,户外泡茶的日子也就越发奢侈。 坐在人烟稀疏的林子里,眼看树梢上的枯叶趁着北风纷纷从高空坠下,发出一阵紧似一阵沙沙作响的穿林打叶声,一片片胡乱地落在地上,给原本裸露的地面扮上了斑驳的冬妆。 等到壶里的水一烧开,活泼的壶盖就欢快地跳跃起来,壶嘴里冒出的那股热气也和着盖子跳动的节拍,渐渐和周围那微冷的空气融在一起,融在那懒洋洋而又暖阳阳的冬日里。 已经穿上羽绒服和鞋子的狗子,从悠
    liuyusen003 12-11
  • 0
    这世间所有的完美和不完美,都值得你热爱。小到一个茶杯、一片茶叶,大到这熙熙攘攘的众生,纷纷扰扰的世界。 小小一碗茶,恰如一个世界。看起来繁花似锦,喝起来五味回转。那些不起眼的细枝末叶,在沸水的冲淋下慢慢地舒展铺陈,慢慢地还原出生活的本味。本没有一味的苦,也没有一味的甜。 品一杯茶,品的是从生活中凝结提炼的智慧。所以,一杯茶给予我们的既有苦涩,也有甘甜。不苦不涩不是茶,当你沉浸在意气风发的甘甜里时,那
  • 0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分不清潮汕名茶凤凰单丛和武夷岩茶老枞水仙。除了已知的产地不同和听说的制作工艺不同之外,这两款茶不管是外观还是口感都有点迷之相似,以至于让我一直傻傻分不清楚,也一直对几乎没怎么接触过的凤凰单丛跃跃欲试。 没有对比就没有发言权,好在我手里还真有那么几泡凤凰单丛和老枞水仙。相较而言,碗里这泡凤凰单丛的叶底黄褐中微微泛着点青绿,看起来并没有老枞水仙的叶底那么规整,那么老成持重,就好像一
    liuyusen003 11-17
  • 1
    时间悄无声息,于茶来说却是个绝妙的东西。它能让一泡平平无奇的新茶,在日复一日的更迭里,慢慢地转化,默默地改变,虽不至于化腐朽为神奇,却也常常让茶人感叹犹如脱胎换骨了一般,几乎跟先前存的茶毫无干系。 一泡老茶,是与时间在博弈。在茶底没有硬伤的情况下,存上三年基本就如士别三日那般,须刮目相看。尤其是越陈越香的普洱和有着“三年茶、七年药、十年宝”之称老白茶,经过时间的沉淀,那独特的老茶味着实让一众茶人竞
    liuyusen003 11-17
  • 0
    送别是一首诗,送别是一幅画。 送别是一首歌,送别是一杯茶。 一千万种送别,可以流露一千万种真情。但关乎送别,最耐人寻味的却只有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别多在秋天,因为秋天更易让人感知悲凉,感怀无常,感念一个人的一生过往。感念他俯下身子心甘情愿给人民当牛作马,感念他始终挂念月收入不足一千的六亿民众。我们
  • 0
    在所有茶叶里,绿茶似乎一直都是味道最清淡的那一个。故而对大多数喝惯了诸如岩茶普洱之类重口味茶叶的老茶客来说,绿茶的寡淡无味常常让他们嗤之以鼻,懒得去喝。 喝茶的人,最怕偏见。而我,也带着根深蒂固的偏见一直对绿茶不怎么待见。可是有时候,有些已经送到嘴边的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勾起你的猎奇心,让你忍不住尝一尝,不管它是不是绿茶,不管它来自哪个地方。 没有恪守80度的水温,也没有采用一两克的绿茶投茶量,就这么
  • 0
    金秋时节,户外的一切都渐渐温和了起来。刺眼的阳光变得暖洋洋的,温柔地洒到天幕上,洒到帐篷上,洒到懒洋洋的人身上。隔着护栏的伊河水,沿着宽阔的河道静静地流淌,就像我这茶桌上公道杯里倒出来的茶汤,水天一色,澄澈明亮。 趁着秋凉,趁着暖阳,趁着户外的大好时光;捧一本书,捧一杯茶,捧一缕醉人的秋高气爽。舒爽的午后,伴着一泡滋味浓郁的普洱生茶,遛遛娃,遛遛狗,遛一遛这深浸在骨子里的慵懒。 入冬之前,普洱熟茶我
    liuyusen003 10-26
  • 0
    喝茶这么些年,谁还没有一些个根深蒂固的偏见。比如猴王牌茉莉花茶那低到地板的价格,无形中给沾点茉莉花边的茶都打上了一个低价的标签,一提起茉莉花茶,就是一个便宜。可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茉莉花茶都稀巴烂贱,九窨茉莉针王就给那些廉价茉莉花茶们上了一课。 一般的茉莉花茶,对于茶胚的选择都遵循一个是叶子就行,比九块九包邮便宜就能窨。玩的就是一个简单粗暴,平易近人。反正那浓烈的茉莉花香精的味道早已覆盖了茶香,就像
    liuyusen003 10-23
  • 0
    幽香飘过帝王家, 清风徐来醉国花。 浓墨淡彩瓷中绘, 迷人芬芳飘天下。 古都洛阳人多少都会有些牡丹情节,我也不例外,从多年前自己写的打油诗和勾画的牡丹盖碗草图中就能展露一二。尤其是在自谋自画的牡丹盖碗烧成以后,我对牡丹的偏爱也就深深地刻到了瓷里,再也抹不去。 我偏爱的牡丹,恰如“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那般也分了两枝,一枝是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一枝则是福鼎白茶里的白牡丹。聪明的茶人把福鼎白茶按照芽头、芽叶、叶
    liuyusen003 10-12
  • 0
    秋意渐凉,连绵的阴雨天总算是熬了过去。接下来的日子,想必是伴随着那习习的金风,一路走向秋高气爽、秋色宜人。久没见到太阳,烧水壶里的银片迎着放晴后的第一缕阳光,在开水里欢快地翻腾着身段,衬得那盖碗里的岩茶喝起来也格外舒畅。 端坐在壶承上那洒蓝釉的马蹄盖碗,就像这季节户外那一抹洒蓝的天。细碎的白云星星点点若隐若现,仿佛一阵风过来就会被吹散。这创烧于大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的洒蓝釉,凭着内敛的深邃和悠远,终也
  • 2
    寻常的日子,总是平平淡淡日复一日。七点前醒来,八点前送孩子,九点前坐到罗汉床上,开始摆弄茶具例行每一天的茶事。喝茶的间隙,或焚一炉香,或听一段书,或写一页字。总之,沉浸在那一道茶里的工夫,才是内心的安宁和华丽的孤独。 喝茶十来年,最常喝的还是普洱。那些从茶树枝头摘下的大叶子,经过那新沸的开水的点化,在盖碗里慢慢地舒展身姿,缓缓释放出来自云南的阳光雨露,咂上一口,于细微处见滋味,轻而易举就走到了内心
  • 0
    当喝茶逐渐成为一种习惯,闲暇的时候,就开始想要试探性地去碰一碰喝茶的周边项目,比如品香。选一个出不了门的阴雨天,一边喝着茶,一边打香篆,独自品味那雾气升腾的时间和空间。 喝茶跟品香实在不要太搭。就好像空调和西瓜、啤酒和小龙虾、巧克力和玫瑰花。氤氲的茶气和袅袅的香烟一唱一和,茶桌上仿佛成了仙境一般,那盖碗、壶承、盖置、杯子、渣斗、香炉、茶则、茶宠……一个个全都位列仙班,齐聚一堂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宴。
  • 1
    最近几天,某咖啡联名某酱香酒推出的酱香拿铁火爆了全网。强强联手就是不一样,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家头部企业,竟能在互联网时代轻轻这么一擦,就出了个一路火花带闪电的爆款,亮瞎了多少双围观的钛合金眼。 我是不喝咖啡的,也因为酒精过敏喝不得酱香酒,所以实在get不到咖啡和酱香酒这两个品类的结合点,对这个酱香拿铁的营销鬼才不得不由衷赞叹。果然在这个时代,意料之外和情理之外的结合才是强有力的爆点。 不过,我倒是在喝茶消
  • 0
    茶以人聚,人以茶分,品茶其实正是在找人。天南地北的茶人,因同一泡茶而结缘,因同一泡茶而会面,因同一泡茶而交心。或者对坐举杯,或者隔空对饮。因为同一泡茶,念上曾不相干又不相忘的一个人。 茶是人的影子,人是茶的正身,品茶恰恰像是在品人。直爽正派的人,喜欢茶的刚猛霸道;成熟稳重的人,喜欢茶的醇和柔顺;吐故纳新的人,喜欢茶的苦涩变换,循规蹈矩的人,喜欢茶的幽香润甜。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品茶又何尝不是在思人
  • 0
    老友的造访,总是让人心生欢喜,尤其是老友他还拎着礼,还从心里惦记着你。知道我爱喝茶,他特意从一整件2016年的福鼎老白茶里挑了一提出来,又从这一提老茶里挑出来最好的一饼,带到了我这里。 这么难得的高山老寿眉,自然要约个有高山的地方开饼,才是对这饼老茶最起码的尊重。于是,我们约到了大洛阳的后花园——栾川,那个有山有水有树林的旅游名县。靠山搭火,临溪泡茶。我泡的行云流水,他喝的酣畅淋漓。 老白茶算是很友善的茶
  • 3
    很多六、七、八、九零后的茶友,可能都对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猴王牌茉莉花茶有点印象,5块钱一包半斤装的价格,浓浓的茉莉花香,也算得上当年茶叶市场的划时代产品了。以至于现在跟老一辈的茶友聊起茶来,总是绕不过那魔性的茉莉花茶。 只可惜,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谁也说不清楚当年那么火爆的茉莉花茶,为什么突然间就变得很少人有喝了。人们开始喝绿茶、喝铁观音、喝金骏眉、喝普洱茶、喝白茶、喝岩茶,却再也不去喝
  • 3
    经常喝茶,也时常给别人推荐茶。从一开始的力捧普洱,到后来主推普洱和白茶,再到现在逢人便说岩茶好,原本钟爱的普洱和白茶都快成茶桌上的备胎了。岩茶的爆火,着实让茶人着了迷,让茶市着了魔。 岩茶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在日渐低迷的茶叶市场上大红大紫,一定有它的道理。正岩、半岩和洲茶,不管哪一个都很火爆;水仙、肉桂、大红袍,不管哪一个都很能打。追根刨底,无非都是“岩韵”两个字的魅力。 可这说不清道不明的“岩韵”究
  • 0
    最近几天,先后喝了几次散碎的8年陈寿眉。虽然算不上多老的茶,但却已经让我喜欢上这时间带来的独特韵味,喜欢上这半老的碎叶子带来的甜润和柔美。 谁能想象得到,那原本就其貌不扬的寿眉,看上去就难以入口的粗鄙的碎叶子,经过几年时间的沉淀,竟慢慢变成了可口的甘露。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说起来,福鼎白茶还真是和普洱茶一般的神奇,一样的少有人喝新茶,一样的越陈越香越醇厚,而且是放一年有一年的陈香,存一年有一年的
  • 0
    沉闷的夏天,不妨泡一碗白毫银针。倘若是存够了年份,喝起来一定更加醇和柔顺;要是三两年内的新银针,却也有绿茶那般的鲜香和清新。 还略带着一点青气的白毫银针,倒是也和上了年份的白茶一样并不那么挑水温,高高低低都不影响它浸出来那淡淡的鲜香,和回荡在口腔里那浓浓的生津。 白白的茶毫,白白的茶汤,连那杯口升腾起来的白茶气,都在修饰着白毫银针带来的一丝快意。这沉闷的夏天,好在有这样一碗白毫银针,润了喉吻,破了孤
  • 0
    人以群分,喝茶的人自然也不例外。有的人只喝岩茶,有的人独爱普洱,有的人钟情老白茶,就这样自动分出了不同的茶圈子。另外,还有一种从来不爱做选择题,选茶就是全都要的成年人,大概就是我这样不挑食的茶客了。 成年人的世界,其实并不那么容易同频,以至于连坐下来喝个茶,都不那么容易找到完全同频的那个人。所以,更多同频的茶友,都是从五湖四海找到网上这个聚集地,才隔空凑到了一起。 不过好在,我家还有个可以自己培养的
  • 0
    前几天,一个爱喝茶的大兄弟问我:“森哥,陈皮白茶能不能喝?”,这个问题一下子难住了我。“人到中年不得已,银针里面泡陈皮”前阵子我才刚刚试过,怎么贵圈又开始玩老白茶里加陈皮了? 不巧的是,刚好我手头有点陈皮;更不巧的是,刚好我手头也有点白茶。为了更直观地解答大兄弟的问题,我决定再试一试稀碎稀碎的老寿眉,泡一泡半新不旧的新会陈皮。 由于家里暂时有那个条件,投茶和投皮的时候多少过分了一点点,稀碎稀碎的老寿
  • 12
    六堡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六堡镇?,记载最早在于唐代。 工艺: 生熟之分? 传统与现代? ——历史应该不存在生熟之分工艺。现时与朋友讨论下的结论为:现代与传统这样区分较为好理解。原因在于传统六堡无统一标准工艺。传统工艺与普洱生自然发酵转。现代工艺与普洱熟工艺相仿。 原料:广西桂青茶种? 原产地:梧州。
    贡茗居 6-11
  • 10
    八月一号,台风前夕去游泳。自信过头,把手机带身上,结果手机进水。自此生活物品变样了,用着工作电话,直至月中才又买了一台新的。后来换一批东西。茶盘,茶杯,公道杯,盖碗碎了也换了。生活没有多大的变化,陪伴的物品换了一批。换了的用品没舍得扔掉,楼下多了个喝茶的地方。。。闷热的秋,寂静的夜。原来独孤的喝茶小伙子,时不时多了个讨杯茶试试的人。
  • 8
    春风十里,不如读你 菊的韶华 在茶水里沉淀 清香 是美丽的金缕衣 窗外 风的梦,花的醉 都叠进潇潇雨声 落下来,沉下去 一滴滴 一声声 飞过山外山 飞过天外天 渡一池青花,揽五分红霞 林中风月 掬清欢 浣洗一莞尘沙 一朵安静里的风情万种 是世上最美的童话 倾城的温柔 斟满时光的平平仄仄 给你,给我 安顿一个心灵的家 一撇为清 一捺为瘦 轻轻书写烟雨万重 撑一伞恬淡的情怀 凝一束丁香的纯洁 慢慢落笔 春风十里,不如读你 一笛雨花,情满天涯
  • 29
    喝茶,喝的是一种心境,感觉身心被净化,滤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茶是一种情调,一种欲语还休的沉默;一种热闹后的落寞。 茶是对春天记忆的收藏,在任何一季里饮茶,都可以感受到春日那慵懒的阳光。 坐在一个人的房间,倒上一杯茶,看着茶叶的翻卷,也常会生出好多感慨:茶要沸水以后才有浓香,人生也要历经磨练后才能坦然。无论是谁,如果经不起世情冷暖,浮浮沉沉,怕是也品不到人生的浓香。 日子过得久了,历经多了,就像那三
  • 25
    商家们: 您们好!春茶上市首先祝您们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茶苑是一批贴吧上的老茶友网络交流、交友之地,一直以来茶苑只交流,不交易。 您们所见吧友上图的大包,小包茶均是茶苑茶友相互派送的茶,且是包邮资派送的。如果您们愿意派茶包邮有些茶友是愿意接受的。不派也不重要,花些时间细细开个汤与吧友交流,吧友是很欢迎的。 吧友也买茶,但都去相应的吧去购买。茶友一直坚持在此吧卖茶一律不购买。 请茶 我们不交易,让我们一起成
  • 13
    道教经典《清静经》曰:“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人生,不过一杯茶! 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 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 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 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 因为在乎,所以痛苦。 因为怀疑,所以伤害。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 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我们都是天地
  • 22
    1、不吝于与人分享 资深茶友享受独饮时的冷暖自知,也追求众饮时的共通体会。不吝于与对的人分享好茶,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2、节制是健康的闸 虽然在遇到好茶时会忍不住“贪杯”,但还是懂得恰到好处才是品味美好最精髓所在。 3、尊重是美德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品味,个人经历和品鉴经验都会影响到对茶的偏好,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与茶建立着联系。尊重是美德,就连我们自己的口味也随着时间慢慢改变。 4、无穷无尽的好奇心 茶就像有
  • 7
    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争,不浮,是低到尘埃里的素颜,是高擎灵魂飞翔的风骨。   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 12
    茶还是天天的喝,水自然天天的煮 烟已经渐渐的抽,火总要徐徐的点 酒不时尽兴的沾,杯适当交响的碰 身还需坚持的练,心定有不屈的魂
  • 105
    这盆君子兰来家差不多两年了,初二那天看到个小丫,以为又发叶子了。初三再细看,应该是要开花了吧。 姑且认为是新年好彩头吧,记录下来,期待花开!
    lizhen495 10-6
  • 22
    一起喝一泡…
  • 30
    今天和妻子逛商场,突然想起老豆(爸爸)的皮鞋已经补了一次鞋底。鞋是两三年前我路过商场买给他的
    静茗6 2-3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