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军吧
关注: 26 贴子: 136

抛头卢兮 洒热血兮 无楚不成军

  • 目录:
  • 历史综合
  • 0
    这个吧可以宣传下楚地的红军历史,比如红安将军、洪湖赤卫队等等。 至于清朝的“楚军”,则是一支封建反动军队,不是正能量。
  • 1
    @不战屈人99 : 我的几十个马甲 无一漏网遭公布,如今木有马甲可逛贴吧之地步,能不能赔偿我俩三个漂亮马甲。隐藏的好,我将发展为主号方向使用。 还是算了,以后 你丫别将这次高端会晤当做是基情会晤了 像我这样的纯爷们儿 可不觉得好玩。
  • 0
    洪大全 作者:仝冰雪 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洪大全 人皆知创造太平天国者,为广东花县人洪秀全,其实秀全之成功,皆仰赖洪大全之力。洪大全,湖南衡州人。其人幼敏慧,髫龄能背诵十三经,工诗词。长而恃才狂放,不为乡里所容,遂流亡党会中。洪杨发轫之初,势弱力薄,不足成事,乃联络民间党会以揭橥。最著者为三合会,会魁即洪大全。当秀全联合三合会时,大全之势正当鼎盛,佩秀全之魄力见识,乃诚意推让拥戴。然在名分上
    资兴帮 12-14
  • 1
    湖南简称楚南,湖北简称楚北 湘、楚军新说 湖南湖北全称“全楚”或“两楚”。 清咸丰帝
    楚人楚语 12-10
  • 0
    贴吧十年,时光匆匆,再回首,白驹过隙一分钟。 那些褪色的青春梦,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玩贴吧的都懂。 贾君鹏,追贴,抢楼,往事如风,足迹不留空。 http://tieba.baidu.com/home/zuji
    楚人楚语 12-10
  • 5
    核心提示:另两部分在随名将钟离眜、季布从其他方向突围中或死或降。限于篇幅,单举钟离眜为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汾阳侯靳强条载:“击项羽,以中尉破钟离眜,功侯。”可见在项羽溃围南出的当夜,钟离眜亦率军在另一个方向进行了激烈的突围战,军队被“破”后单独逃走。根据《史记》对季布、钟离眜的记载看,他们两人是成功突围出去的。 垓下之战示意图(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文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89期5版“
    资兴帮 12-9
  • 0
    资兴帮 2013-12
    楚国(公元896—951),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建立的王朝,史称马楚,又称南楚、马楚国、马楚政权,潭州(今长沙)为王都。楚国创始人马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
    资兴帮 12-9
  • 0
    资兴帮 2013-12
    西楚:《史记》指淮北、沛、陈、南郡、汝南等地,泛指楚人复兴之地,重要城市为彭城。西楚为战国末期楚国新夺之地与西楚时期楚人主要势力范围。楚国被秦国击溃后,大量楚人东迁江淮之地,楚国朝廷最后定都寿春。在北伐占鲁国、宋国与泗上十二诸侯等诸侯国后,楚国势力拓展到淮北与鲁南一带,江淮徐之地变成楚人的主要领地。在秦末六国遗民起义时,即有许多楚人在西楚地举兵抗秦。而项燕、项羽叔侄也于会稽举兵北上,至西楚地领导楚
    资兴帮 12-9
  • 0
    资兴帮 2013-12
    南楚:《史记》指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泛指楚国隆兴之地,重要城市为荆州江陵。南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固有领地。这个领地自楚武王、楚文王开始向四周拓展,到楚庄王稳固疆域为止,总共领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县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阳、荆门一带)、南方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战国中期,秦国屡次攻伐楚国。前279年秦将白起于鄢郢之战击溃楚顷襄王,楚国首都郢(今湖北江陵)被秦军攻占,龙兴之地沦陷,大量楚人
    资兴帮 12-9
  • 0
    资兴帮 2013-12
    东楚:《史记》指彭城以东,东海、广陵、吴(吴郡)等地,泛指新占越国之地,重要城市为吴郡。东楚为春秋末战国初的越国之地。越国自越王勾践灭吴国后占有北至东海、南抵余杭(今浙江杭州)、东至海、西沿江淮之地。战国初,楚国屡次占领越国土地。前306年,楚国乘越国内乱之际,联合齐国攻灭越国,杀死越王无强。吴郡即吴国和越国的首都姑苏(今江苏苏州),是江东的重镇之一。此新占越国之地即东楚。
    资兴帮 12-9
  • 0
    资兴帮 2013-12
    南楚:《史记》指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等地,泛指楚国隆兴之地,重要城市为荆州江陵。南楚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固有领地。这个领地自楚武王、楚文王开始向四周拓展,到楚庄王稳固疆域为止,总共领有古麋国(湖北郧阳、房县一带)、卢国、罗国(湖北襄阳、荆门一带)、南方百苗等大小诸侯国。战国中期,秦国屡次攻伐楚国。前279年秦将白起于鄢郢之战击溃楚顷襄王,楚国首都郢(今湖北江陵)被秦军攻占,龙兴之地沦陷,大量楚人
    资兴帮 12-9
  • 0
    资兴帮 2013-12
    “楚则有三俗。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陈在楚夏之交,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徐、僮、取虑,则清刻,矜己诺。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其俗类徐、僮。朐、缯以北,俗则齐。浙江南则越。夫吴自阖庐、春申、王濞三人招致天下之喜游子弟,东有海盐之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
    资兴帮 12-9
  • 0
    即湖广行省
    资兴帮 12-9
  • 0
    楚文王(?-公元前675年),楚武王子,芈姓,熊氏,名赀。公元前690年,武王于伐随途中卒,次年,熊赀继位为楚国国君,即楚文王。熊赀早年受过严格的教育,他的师傅是从申国请来的,史称“保申”。因武王位长达51年,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年了,其性格是锋芒毕露的。《楚史》载:“文王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于郢(今宜城楚皇城),也许这是武王的遗命而由文王付诸实施的。”《古代荆楚地理新探》称:“或正式都郢乃在此时(楚文王元年
    资兴帮 12-9
  • 0
    楚武王熊通(?-前690年),芈姓,熊氏,名通,春秋时期楚国的国君。蚡冒之弟。熊仪之孙君,熊坎次子。熊旬之弟。《世本·居篇》云:“楚国惯例,继任国君“必伯实立”或“必长实立”。然熊通杀其兄熊旬之子自立为楚国国君。武王奉行铁腕政策,敢作敢为,给楚国留下了清朗而安宁的江汉平原和一套初具规模的国家机器,楚国由此强盛。
    资兴帮 12-9
  • 0
    龙且,秦末名将。生卒年不详,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曾被封为司马。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随项羽叔父项梁起义,后与田荣合军救东阿,大破秦军於东阿。英布背楚之时,项羽使龙且点兵十万往击之。龙且与英布战,大破之,英布逃离九江归汉。项羽闻韩信已举河北,破齐、赵,而且想要击楚,派龙且帅二十万众往击之。韩信与龙且大战,诈败,引龙且中水淹之计。龙且力战汉诸将,虽有万
    资兴帮 12-9
  • 1
    吴汤兴、 徐骧、 姜绍 祖、 丘国霖等, 或投入丘逢甲军中, 或在各自家乡倡办义军。吴汤兴是在台中、 台南领 导义军抗战的中心人物。他战前为台湾苗栗县的秀才, 甲午战争爆发后, 便积极/ 集 健儿, 筹守御0, 并作诗言志: / 书生杀敌浑无事, 愿于倭儿战一番! 0台北失陷前, 经丘 逢甲推荐给唐景崧, 得统领台湾府义军关防。得知台北官军失败后, 便聚众/ 望北而 誓曰: -是吾等效命之秋也! . 众皆起。遂与生员丘国霖、 吴镇光等, 募勇数营, 就地取 粮, 富家多
    资兴帮 12-9
  • 0
    黑旗军,中国十九世纪末的一支地方武装,以七星黑旗为战旗,因以得名。前期主要军事行动为抗击清朝统治。1867年清军的进攻迫使黑旗军进驻保胜(今越南老街)。后在抗击法国侵略越南(中法战争)的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将领刘永福(1837年—1917年)曾被越南国王授予三宣副提督之职。协同老将冯子材的部队,从根本上扭转了战争形势,迫使挑起战争的法国茹费理内阁倒台。刘永福返回中国后被清廷下令解散。甲午战争中黑旗军奉清政府命令重
    资兴帮 12-9
  • 0
    新楚军已编为七营,即陈澄波的仁字营、廖清轩的楚军左营、蒋为先的劲勇前营、杨孝思的劲勇炮队营、梁鹏翊的劲勇卫队营、梁国桢的劲勇副前营和郑以金的栋字营。
    资兴帮 12-9
  • 0
    李惟义,(?-1901年),曾参与台湾的抗日乙未战争[1][2]。 李惟义原为湖南武秀才出身,1859年投效军营,1861年起因战功历经守备,都司,游击,参将,副将,总兵,后并因永州建立战功,获赏顶戴花翎(提督衔),长年率新楚军驻守于湖南[1]。 1886年,李惟义前往台湾,协助章高元、林朝栋等人平定罩兰武荣社乱事[3]。1896年,清因甲午战争战败,割台予日本,台日爆发乙未战争。战争期间,李惟义曾参与台方军队对抗日本帝国军。其中,在八卦山
    资兴帮 12-9
  • 0
    刘长佑(1818(戊寅年)——1887年),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湘军重要统帅。他原本地方绅士,拔贡出身,以“军功”升任封疆大吏,先后担任广西、广东巡抚,两广、直隶和云贵总督,是晚清史上重要的军事将领和地方疆吏。他是整个湘军系统中最早成为直隶总督而到天子脚下坐镇的第一人。 刘长佑是靠湖南楚军起家的。刘长佑与江忠源是岳麓书院多年的同窗,他们的合作是从镇压李沅发起义开始的。1849年湖南李沅发起义,攻
    资兴帮 12-9
  • 0
    江忠源又以新宁团练可用,令其弟江忠淑募选500人赴桂,号称楚勇。这是湖南乡勇首次出省作战,成为湘军的先驱。楚勇初到广西,筑营于永安城外,衣履敝黯,形体短小,绿营官兵窃以为笑。太平军也以为新募之勇不足为战,急往攻扑。江忠源督勇坚壁不出,等到太平军逼近壕外丈余时,突然反击,枪炮先发,刀矛继接,使太平军多有伤亡。这种战法与当时绿营官兵贪生怕死,离太平军很远就乱放枪炮,等到太平军接近时便竞相弃械逃跑,形成鲜明
    资兴帮 12-9
  • 0
    刘坤一(1830年1月21日-1902年10月6日),湘军宿将,字岘庄,湖南新宁人。廪生出身,1855年参加湘军楚勇与太平军作战。累擢直隶州知州,赏戴花翎。1862年,升广西布政使。1864年升江西巡抚。1874年,调署两江总督。1875年9月,授两广总督,次年兼南洋通商大臣。1891年受命"帮办海军事务",并任两江总督。在其后的甲午战争、百日维新、义和团乱、清末新政等晚清历史事件上均发挥着重要角色。
    资兴帮 12-9
  • 0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年时屡试不第,后转而留年就读于长沙岳麓书院。[1]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来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变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创建新楚军。
    资兴帮 12-9
  • 0
    刘长佑(1818(戊寅年)——1887年),字子默,号荫渠(一作印渠),湖南新宁人,湘军重要统帅。他原本地方绅士,拔贡出身,以“军功”升任封疆大吏,先后担任广西、广东巡抚,两广、直隶和云贵总督,是晚清史上重要的军事将领和地方疆吏。他是整个湘军系统中最早成为直隶总督而到天子脚下坐镇的第一人。 据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分析,湘军集团实际上有三支。 一是曾国藩、胡林翼、彭玉麟统率的湘军, 一是左宗棠、刘锦堂统率的新楚军, 一
    资兴帮 12-9
  • 0
    江忠济(?—1856)湖南新宁人,清朝将领。江忠源之弟。从守长沙,城坏,堵缺口,杀登城贼数十,以勇名。三年,忠源赴湖北,以旧部千人付忠济留长沙。忠源剿贼通城,兵单不利,忠济倍道赴援,战於桂口,斩贼首陈申子於阵,又破何田俊等,焚其巢;及援南昌,两塞城缺,斩贼之先登者。巡抚张芾疏称其精敏勇敢,军中畏服,累功擢候选知府。江西解严后,忠济回籍侍母。忠源既殁,有旨仍用忠济及忠浚率兵剿贼。江忠浚方赴援庐州,从和春
    资兴帮 12-9
  • 0
    1837年(清道光十七年)举人。1844年,在籍办团练,灌输忠孝礼义,教兵法技勇。1847年,率团丁配合清军镇压雷再浩会党起义,升署浙江秀水知县。1851年(清咸丰元年)7月,以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奉命赴钦差大臣赛尚阿广西军营。旋在籍募勇500赴桂,号“楚勇”,为湘军之雏形。1853年2月,赴任湖北按察使。1854年1月14日被太平军攻破,投水自杀。被清廷追赠总督,谥忠烈。有《江忠烈公遗集》传世。
    资兴帮 12-9
  • 12
    楚军的兵种,按其隶属关系和军事职能的不同,有两种分法。按隶属关系,可分作正军、王卒、私卒、县师。正军是为国家的军事力量。武王时,已有"三军"之说,应是正式有"三军"建制了。三军是春秋时期以车兵为主的国家常备军。三军以中军为主要战斗力量,其次为左军、右军。楚王为三军最高指挥,出征时各军则分别由高级官吏令尹、司马、左尹、右尹等率领,楚王有时亲自率领三军或其中一军出征。
    脟拨s 11-3
  • 3
    新楚军为马关条约后,积极进入台湾抗日的军队。总兵为李惟义[1],副将为杨载云,因乙未战争而并入义军,战后崩溃瓦解。 新楚军共有六营,约三千人,旗下各营为: 新楚军右营:李惟义[2] 左营:廖清轩 劲勇前营:蒋为先 劲勇副前营:梁国桢 劲勇炮队营:杨孝思 劲勇卫队营:梁鹏翊相关条目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楚勇

目录: 历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