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吧
关注: 3,213 贴子: 32,302

维天有汉,虽远必诛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4
    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封建帝国时代的第一个发展高峰期,不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空前发达,而且中外交流也空前高涨。伴随着汉王朝开启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脚步,汉朝物产也随之向世界各地尤其是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成为汉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物质载体。 在此过程中,铜镜作为汉朝的物产之一也随之大规模向域外传播,成为当时中外交流的重要“使者”。韩国庆山市阳地里墓群汉代铜镜的出土,作为韩国境内汉镜的最新发现,成为汉代中韩
    虞化龙. 5-16
  • 8
    接到用户举报,经核实吧主 乌云·踏雪 长期未对贴吧进行管理及发言,无法在建设 汉帝国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严重违反吧主协议,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如对此项决议有异议,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申诉,链接 http://tieba.baidu.com/hermes/feedback 百度贴吧管理组
    IQueen 5-14
  • 7
    内容摘要:唐末五代士人对沙陀政权予以认同,是与他们的国家观、正统观、华夷观密切相关的,也是沙陀人汉化的结果。士人们继承并进一步发挥了先秦儒家“用夏变夷”的思想,结合现实,提出了以儒家“礼义”、“仁义忠信”作为区别华、夷的最高乃至唯一标准:沙陀人则在内附后由“在蕃”到“入附”、“熟户”,成为唐朝的“王人”、“百姓”,并最终与汉族融合。沙陀政权由此也得到了汉族士人群体的认可。 关键词:华夷之辨;士人;
    IQueen 9-17
  • 12
    西汉所建立的西域都护府,从公元前60年汉廷正式任命郑吉为首任都护,到公元13年末任都护但钦在众叛亲离中被焉耆杀死为止,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甚至可以说空前绝后的历史时期。东汉时代汉朝又几度在塔里木地区重设都护府、长史府(“三绝三通”),然机构规模和统治力度都无法和西汉时代的都护府相提并论,故不在本帖讨论范围之内。 西域都护府的显著特点是:【统治行政实践的既成事实与法理约束的依据之间差别过大,前者在当
  • 11
    【内容摘要】出现在大一统中央集权帝国奠基时期、西汉中叶的盐铁会议,对以后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会两派在经济政策、经济理论领域里诸多歧义的焦点为如何对待自由商品经济。以重商见长的御史大夫派的干涉主义与以重农抑商著称的贤良文学派的放任主义之争,为何出现各自思想、思维起点与政策、方针结局的悖逆以及对立的双方发生交叉和错位的现象?笔者认为,作为抑商思想、干涉政策的否定者——理论上的私人工商业者代表,
    桑骆冰 3-25
  • 13
    近日来,看到一些冷兵器吧的人员进入此地发帖辩论,其特点为,引用技术资料,进行相对客观的技术分析展示,带来了一些知识性的资料;与此同时,这些资料的提供往往附带着一些攻击性的言论,而这些攻击性的言论又往往夹带有某种令人不快的导向性。 首先,这种帖发资料进行客观论证的方式是值得鼓励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技术史的真正脉络,并且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文明的技术发展脉络进行客观的对照。 其次,这种资料的对照和评论
    太原雪霽 11-26
  • 8
    兴汉吧,祝汉帝国吧,各位剑胆琴心猛士 中秋,国庆双节快乐!
  • 8
    崔篆、崔骃、崔瑗、崔琦、崔寔为代表的崔氏家族是东汉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一个文学世家。它前后四代相传,历经整个东汉王朝,东汉后该家族仍出现了不少的经学家和文学家,家族文化性的延续之长在文学史上颇为少见。其家族成员在辞赋、散文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后汉书》评为“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①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家族,历代学者却关注不够,研究甚少。尤其是作为一个家族,古人直至今人对崔氏家族世系、地望
  • 17
    ——以两类汉代法律文件所用“颇”为视角
    桑骆冰 7-1
  • 2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一年一度的端午时节又来了,你感受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
  • 13
    悬泉置作为汉代重要的驿站机构,其遗址出土的近两万枚汉简对於我们认识汉代的邮驿系统、邮驿交通和邮传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类似的驿站在六百九十四汉里的酒泉郡驿道上有十一个,在敦煌郡有九个。每个这样的驿站为了完成其“迎来送往、传递文书”的任务,配备有传马四十匹,车辆九乘。悬泉置日常运作的管理方式,是汉代邮传体系及其管理制度的一个缩影。   悬泉置自发掘至今已经整整十七个年头,虽然大家一直在努力做整理工
    龙门薛礼 09:52
  • 62
    出版说明 《三辅黄图》一书,相传为六朝人撰写,作者姓名佚失。它是研究秦汉历史,特别是研究秦汉长安、咸阳历史地理的可贵资料。西北大学历史系陈直先生对此书作了有益的校证,并提出为中唐以后人所作,现整理出版,供有关研究人员和史学爱好者参考。原书目录与内文不一致处属于明显传抄错误的,已作了改正并进行了注释;有目录而无内文的,疑是内文散佚,除保留目录外,亦加以说明;个别地方我们还加了编者按。
  • 7
    本论文初稿发表于《农业考古》2009年第1期,但引用的简文格式等有数处错误,这裏对简文从新进行了核定,并对文中部分论证进行了修订,以进一步求教于大方。   《后汉书·马援传》载:“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济远近之难。”这充分说明在汉代人的生活中,马占有重要作用。关于马食的问题,汉代律令对食用量及马食料的税收来源等有严格的规定①,汉代政治家禹贡曾对厩马的食料进行质疑②,现代的学者
    桑骆冰 5-27
  • 11
    《汉旧仪》载:“更令吏曰令史,尉吏曰尉史,丞吏曰丞史。”[1]其中,作为县吏的“丞史”几乎不见於史籍,与卫宏大致同时的王充就不知“丞史”的存在,称:“有尉史、令史,无承(丞)长史,何制?”[2]“丞史”不见於记载,而“令史”、“尉史”在秦汉传世和出土文献中却较为常见。关於“令史”,学界有一定关注,但对於“尉史”一职及其与“令史”、“尉”的关系问题,却鲜有论及。[3]笔者不揣鄙陋,以传世文献和张家山汉简、西北汉
    niebuhr 7-8
  • 9
    西汉为抵御匈奴,经营西域的军事战略目的,向河西地区投入了大量财物进行经济开发,致使商品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其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究竟如何?应该作出怎样的评价?本文利用出土简牍中丰富的物价资料,对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初期河西地区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进行初步探索,并期有助於对汉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认识。   为了便於对商品价格进行比较分析,下文对《敦煌汉简》[1]、《敦煌悬泉汉简释粹》[2]、《居延汉简释文合校
  • 12
    汉官旧仪提要 臣等谨按:汉议郎东海卫宏敬仲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见于范书本传。隋唐经籍、艺文志:汉旧仪四卷,宋史艺文志三卷,俱着于录。马端临经籍考卷目与宋志同,而别题作汉官旧仪。陈振孙书录解题遂以其有汉官之目,疑非卫宏本书,或又以为胡广所作。后亦佚,不复传世,所见者独前后汉书注及唐、宋诸书所引而已。今永乐大典所载此本,亦题汉官旧仪,不着撰人名氏。其闲述西京旧事,典章仪式甚备,且与诸书所引汉旧
  • 15
    在简牍文献发现的近百年时间里,约有6六万枚属於汉代的文献资料出土,作为汉代的文书档案在二千年后再次面世。这些资料主要是敦煌汉简、居延旧简、居延新简、金关汉简和悬泉汉简。这些文献资料的数位应该是已经接近了《汉书》的字数[1],即我们今天又有一部可以研究汉代社会史的“汉书”。传统《汉书》中有关长安的史料经过历代学人的梳理,已大为人知,而新“汉书”的资料,大部分尚未发表,多数人尚没有机会看到。   因为资料限
    桑骆冰 5-8
  • 4
    摘要:秦汉时期,县道是基层的司法机关,当罪犯逃出辖区则需请求协助。请求的对象是其它的县道,如不属同郡时,需通过自己所属之郡转达。    关键词:汉代 司法协助 请求
    桑骆冰 5-7
  • 9
    〔内容提要〕在西汉末年东海郡有正式编制的吏员中,少吏占吏员的绝对多数。不论是由少吏升迁为长吏,还是由长吏迁转为其他长吏,以实际才干升迁者都占很高的比例,因儒学素养而获升迁者在二者中所占比例都非常低。尽管由于儒学被视为官方意识形态,及其与仕进制紧密结合,促使部分文吏学习儒家经典,有些少吏因此而升为长吏,跻身士大夫,但是,文吏作为一种官僚类型,是始终存在的,而且仍然在官僚队伍中占绝大多数,缺乏儒学素养
    桑骆冰 5-6
  • 7
    2006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文物研究所公布了长沙东牌楼7号井出土的简牍426枚,其中有字简206枚。这是一批东汉灵帝时期长沙郡临湘县的公私文书。在这些简牍中有一件《光和六年监临湘李永、例督盗贼殷何上言李建与精张诤田自相和从书》,这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有关无男嗣之家出嫁女的财产继承文书,为我们了解汉代出嫁女的财产继承提供了有力的史证。   我国古代的家产继承为男子单系继承制,一般是在诸子之间平均析产
  • 3
    终于到达五一这么一个站点了,接下来的生活也要加油哦亲。【包邮哦~= -】俗话说的好,本学期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盼清明,第二阶段等五一,第三阶段
  • 20
    文章是分成两篇连载的,所以分两天贴完
    紫墨紫郡 10-28
  • 8
    [关键词]西汉;二千石;秩级;俸禄 [摘 要]汉初无中二千石、比二千石秩级,而仅有二千石秩级,其最初的俸禄水平为满俸二石。其后有所变化,最终形成一千四百四十石的定例。中二千石最初专指京师二千石,其俸禄水平与地方郡守二千石相同。到汉景帝中元六年或汉武帝建元初年之后,才发展为一个有别于二千石的秩级。比秩最初来自于爵位与秩级的类比,以确定相应爵位的待遇水平,大约在汉武帝元狩五年或稍前时候,才开始用来指称吏员的“守”秩。真二
    桑骆冰 4-29
  • 11
    摘要:汉文化、印度(佛教)文化及希腊文化等几大文化在4世纪以前都对西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它们之间在西域相互交流和融合是不言而喻的。斯坦因在新疆尼雅发现的565号文书即是这种交融的结果和表现。565号文书的主体来自中国内地的日书,但由於特殊的背景,它还吸收了许多西方和当地的文化因素,已不是一件单纯的日书。作为565号文书主体的中国内地日书,有三种传入尼雅的可能途径。   关键字:565号文书 日书 文化交流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维天有汉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