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吧
关注: 10,398 贴子: 43,045

生物技术与我同在,加油

  • 目录:
  • 学校话题
  • 6
    今年24考生,上了黑龙江大学的生物技术,有人说生化是天坑啊,我将来怎么发展呀走医药还是食品🆘
  • 0
    加大苜蓿研发科技投入力度。苜蓿是全球最重要 的饲草作物, 长期以来其科技创新与发展备受各国关 注。美欧等国家在苜蓿科技领域研究布局较早, 技术 积累相对较多, 我国等后发国家可学习其先进技术, 为加速本国苜蓿科技发展提供借鉴。同时, 国家应进 一步加大苜蓿科研投入力度。围绕苜蓿生产提质增效 和全程机械化发展,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项目中, 持续设立一批重点科研 专项, 加大对苜蓿领域的科研经费投入和
  • 0
    2.2 苜蓿霜霉病研究进展 2.2.1 分布 苜蓿霜霉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在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立陶宛、中国 等国家均有报道. 2.2.2 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 病原体以菌丝体或者卵孢子在病株体内越冬,次年春天苜蓿返青后,当条件适 宜时病原体会产生新的孢子囊去侵染刚返青的苜蓿新株(程渡等, 1988)。卵孢子可 通过苜蓿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田间孢子囊随风、雨水传播, 条件有利时,5 天即 可形成一个侵染循环。一般有两个发病高峰期,分别在
  • 0
    2.1.2 紫花苜蓿价值 紫花苜蓿是草食动物的优质牧草,饲用价值高,被称为“牧草之王”( 杜书增 等, 2021)。除此之外, 在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的生态价值(Bouton, 2012; 韩淑英, 2021; 索南措等, 2019)。紫花苜蓿具有以 下优点: 一是口味好,动物喜食。紫花苜蓿由于其茎叶鲜嫩且绿、草味较浓郁、不存在 异味,被马、牛、羊、猪、鸡、鱼等家畜和家禽所喜爱,此外,嫩枝嫩叶可作为菜 品,被人们喜爱(李彦忠
  • 0
    2.1.2 紫花苜蓿价值 紫花苜蓿是草食动物的优质牧草,饲用价值高,被称为“牧草之王”( 杜书增 等, 2021)。除此之外, 在水土保持、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的生态价值(Bouton, 2012; 韩淑英, 2021; 索南措等, 2019)。紫花苜蓿具有以 下优点: 一是口味好,动物喜食。紫花苜蓿由于其茎叶鲜嫩且绿、草味较浓郁、不存在 异味,被马、牛、羊、猪、鸡、鱼等家畜和家禽所喜爱,此外,嫩枝嫩叶可作为菜 品,被人们喜爱(李彦忠
  • 0
    我国苜蓿种植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我国苜蓿的主要种植区域在西北和东北,西 北主要集中在甘肃、内蒙古、宁夏、陕西,东北主要以吉林、黑龙江为主,种植面 积也在不断扩大(孙志华等, 2019; 王瑞港和徐伟平, 2021)。从 2014 年到 2020 年, 从整体来看我国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在扩大,产量逐渐在提高,2014 到 2016 年, 苜蓿种植面积由 39.87 万 hm2 增长至 45.17 万 hm2 ,2017 年由于政策调整以及自然 灾害的影响,苜蓿种植面积为 41.39 万 hm2,较 2016 年下降
  • 0
    2.1 紫花苜蓿 2.1.1 紫花苜蓿产业概况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苜蓿属苜蓿组植物,因花以紫色为主,又被称 之为紫苜蓿(Sinskaya, 1940)。据记载,其原为野生植物,分布在伊朗等地,后来 经过人工栽培,逐渐在世界各地种植(Barnes et al., 1969; 罗英花等, 2019; 孙启忠 等, 2019)。 紫花苜蓿由于其高蛋白、高产量、适口性好等优点,广泛种植在世界各地(Abd et al., 2014)。北美洲苜蓿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谢华玲等, 2021)。由于苜蓿喜爱 温暖气候,在
  • 0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由于其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高,在农牧业生产中具 有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Mason and Katie, 2020; 潘霞等, 2017; 王 瑞港和徐伟平, 2021; 杨青川等, 2016)。据统计北美洲苜蓿种植面积居各大洲首位, 南美洲种植面积较小(谢华玲等, 2021)。2019 年,美国苜蓿种植面积为2.38×107 hm2,种植面积为全球种植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苜蓿草产量为 3.41 × 108t ,经济价 值占据牧草产值的 45%(高海秀, 2020; 谢华玲等, 2021)。2020 年我国种
  • 0
    打造苜蓿完整产业链条。美欧等发达国家的苜蓿 产业化起步较早, 产业体系完备, 产、学和研分工明 确。目前已全面进入以企业为主导的商业育种模式, 同时大型苜蓿生产企业重视全产业链业务布局。我国 应围绕国家重大需求, 引导各创新主体明确自身定位 和优势, 打造苜蓿完整产业链条。同时, 加快苜蓿产 业链各环节的研发布局, 整合优势研发力量, 建立高 效、协作与竞争并存的团队攻关模式; 鼓励企业在产 业链中进行跨环节布局或与其它机构协同
  • 0
    加强苜蓿育种关键技术攻关。当前全球苜蓿主栽 品种及主要农艺性状依然通过常规育种技术获得或 提高, 以转基因和基因编辑为代表的生物技术虽然加 速了全球苜蓿育种进程, 但仍是重要的辅助手段。美 国苜蓿育种技术全球领先, 澳大利亚拥有条件优越的 制种基地。我国苜蓿种质资源丰富, 应采用多种遗传 资源和多学科手段构建现代高效苜蓿育种技术体系, 以培育优质生物学性状新品种, 或有针对性地改良我 国现有主栽品种的单产水平、抗性和品质,
  • 0
    苜蓿在全球各国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中发挥至关重 要的作用。欧美等草牧业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苜蓿产业 的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后就已完成了苜蓿产 业化, 包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主导了全球苜蓿产 品市场, 同时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掌控了产业链的各个 核心环节。我国在苜蓿科技产出、产业化和市场竞争 等方面均与草牧业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应从 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布局, 以更快更好地推动我国苜蓿 产业的发展。
  • 0
    长期以来优质苜蓿对外依存度较高。我国优质苜 蓿的进口量从2008年的1.9×104 t增长至2017年的 1.399×106 t, 增长了68.9倍; 而我国优质苜蓿产量从 2008年的1.5×105 t增至2017年的2.50×106 t, 仅增长 15.7倍。据预测, 到2030年, 我国优质苜蓿消费量将 达到6.00×106 t。虽然我国苜蓿产业发展迅猛, 但产量 增速远低于进口增速, 导致国内苜蓿对外依存度长期 维持在高位(约35%)水平。从进口来源看, 我国苜蓿 草产品主要进口自美国(84%)、西班牙(12%)、加拿 大和苏丹等国; 苜蓿
  • 0
    苜蓿生产机械化水平不高。我国农机整体装备技 术水平与全球农机强国相比, 还存在至少30年以上 的差距(罗锡文, 2019)。其中, 我国牧草播种机械的种 类、功能和技术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距较大。 例如, 我国牧草播种机的排种器和开沟器功能还不够 先进, 导致开沟深度的一致性、播种量或播种均匀性 等不易控制。收获机械方面, 牧草机械化收获与人工 收获相比可提高劳动生产率25–50倍, 降低作业成本 40%–60%, 减少牧草营养损失60%–80%, 提高牧草
  • 0
    苜蓿主产区单产水平较低。西北地区是我国苜蓿 种植面积最大和产量最高的主产区域。2017年, 全国 苜蓿的种植面积约为4.70×106 hm2 , 产量约为2.933× 107 t。其中, 西北部新疆、甘肃和陕西3省的苜蓿种植 面积分列全国前3位, 依次占全国苜蓿总种植面积的 22%、21%和15%; 3省苜蓿产量占全国苜蓿总产量的 58%, 各自占比依次为20%、22%以及15%。但是西 北地区的苜蓿单产水平整体不高, 介于6×103 –9× 103 kg·hm–2之间, 与全国的平均单产水平(7.065× 103 kg·hm–2)基本持平
  • 0
    5 我国苜蓿产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苜蓿种质资源发源地和苜蓿草 生产国, 近年来苜蓿产业发展快速。但与国际苜蓿产 业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苜蓿产业发展仍然存在诸多 问题。 科技支撑产业发展力度较弱。我国苜蓿科研工作 起步较晚, 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呈现规模化发展趋 势, 与全球相差了半个多世纪。2008年, 受“三聚氰 胺”事件影响, 政府部门重新布局苜蓿产业, 此后, 苜蓿领域研究进展加快。基础研究方面, 我国近年表 现活跃, 主要研究
  • 0
    苜蓿育种速度较慢, 且以常规种为主。中国现代 意义上的苜蓿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 80年代 广泛开展。1978–2010年, 中国审定登记的苜蓿属育 成品种有34个(杨青川, 2012), 2018年达到94个(Lu, 2018)。长期以来, 我国高度重视苜蓿种质资源研究, 已建立3个牧草资源库, 收集和保存3 000多份苜蓿 种质资源, 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种质资源已通过遗传 评价(Lu, 2018)。但相比美国, 中国苜蓿育种工作起 步较晚且发展缓慢, 新品种育成速度远低于美国每年 50–90个育成数
  • 244
    算个 日历贴 吧。 我只是一个喜欢生物学的学子。 我只想开个贴子记载我接下来要走的生物学之路。 能走多远,一步划一个印子。 今天2013.8.31
  • 81
    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各位学弟学妹们少走弯路。 先简略说说我的背景,我是一所985大学生物工程毕业,本系生物是国家重点学科,我本科毕业以后出国读研,不过方向转到了商科,我现在年收入大概是十万出头,做的事情跟生物毫无关系。我大学同学30人,大概1/3继续在生物领域读研,但现在纷纷寻求转行,有几个确实找到了生物对口的工作,大多以技术操作居多,月薪3000-6000不等,不得不说2011生物就业还是有所改善的。还有2/3统统转行,有去
  • 0
    大三,想提前写毕业论文,做毕业答辩准备,求求各位前辈,同行者,大佬给建议。比如毕业论文怎么写(格式),选什么课题方向,要有什么前提条件,……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把我顶上去,谢谢各位😭
  • 56
    一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 RNA实验技术手册 2、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分子诊断学 4、基因克隆与DNA分析 5、临床分子诊断学实验 6、现代基因操作技术 7、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 8、神经病理学彩色图谱 9、核酸探针与原位杂交技术 10、免疫组化与分子病理学 11、DNA与蛋白质序列数据分析工具 12、医学常用实验技术精编 13、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14、原位检测技术 15、microRNA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16、实时荧光PCR技术(第2版) 17、PCR最新
    独孤导 8-31
  • 311
    本人是大二生技专业的学生,其实当初报专业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懂,想着喜欢生物就报了,大一的时候考虑到就业形势不好就一直想转专业,大一期末考试成
    Kim68 5-15
  • 0
    日本、中国和阿联酋是苜蓿产品的主要买方市 场。亚洲是全球苜蓿消费需求缺口最大的地区。2017 年, 全球苜蓿产品国际贸易量为8.30×106 t, 贸易总 额约为2.3×109 美元。日本是全球最大的苜蓿进口国, 进口量占全球苜蓿进口总量的26%, 达2.16×106 t; 其次是中国, 进口量占全球进口总量的23%, 为 1.90×106 t。细分市场方面, 2019年, 全球苜蓿粗粉与 颗粒产品进口量为2.216×106 t。其中, 阿联酋进口量 最大, 达1.356×106 t; 中国进口量为5.4×104 t, 处于 全球第7位。
  • 0
    4 全球苜蓿市场贸易分析 北美洲苜蓿种植面积占各大洲首位, 中国苜蓿产业发 展迅速。苜蓿喜温暖气候, 在北半球大致成带状分布, 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南部 和中国是苜蓿主产区; 南半球只有部分国家有较大规 模种植, 如阿根廷、智利、南非、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Feedipedia, 2000)。2014年, 全球苜蓿种植面积约 为2.380×107 hm2 , 苜蓿草产量达3.41×108 t。此时, 中国已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2大苜蓿种植国, 种 植面积占全球种植总面积
  • 0
    下游生产加工方面, 重视全产业链业务布局, 通 常集多种功能(种植/收储、加工与贸易)于一体。国外 多数苜蓿企业建有种植基地和加工厂, 甚至拥有研发 实验室和物流体系等, 有效保障了其业务的稳定运 行。例如, 西班牙纳佛萨(Nafosa)草业公司是欧洲最 大的苜蓿生产、制造和出口企业, 该公司80%的苜蓿 产量来源于自有田地, 拥有4家西班牙加工厂, 1家阿 根廷加工厂, 可全年供应苜蓿。该企业不仅拥有研发 团队、牧草种植基地、配套工厂车间、实验室和物
  • 0
    跨国农化和农机巨头掌控苜蓿生产管理环节。在 苜蓿产业链的中游(种植和收获环节), 美国科迪华农 业科技、德国拜耳公司、德国巴斯夫集团(Basf SE) 和中国化工集团旗下先正达集团(Syngenta)等企业 主控了相关的农化产品。该四大农化巨头占据全球 50%的终端制剂市场份额。美国约翰迪尔(John Deere)、美国麦克唐(MacDon)以及欧洲凯斯纽荷兰 (CNH industrial)等企业则布局智能农机产品, 如约 翰迪尔的自走式割草压扁机、麦克唐的自走式割晒机 以及纽荷兰的拖拉机
  • 0
    跨国合作制育种成为新常态。美国和澳大利亚等 国家的苜蓿育种十分注重研发合作和品种许可。南澳 大利亚研究与发展研究院与美国部分拥有育种项目 的高校长期保持密切联系; 同时, 美澳之间的许多育 种企业也通过股权或许可协议保持密切关系, 以互换 或获得某些育种种质材料。此外, 国际苜蓿制种企业 还与适宜苜蓿生长的南澳大利亚东南部的苜蓿种子 生产企业合作, 开展跨国制种。例如, 由于南澳大利 亚东南部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帝国谷的气候
  • 0
    3 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苜蓿产业格局分析 当前, 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角度看, 美国、澳大利 亚和欧洲等部分国家和地区引领全球苜蓿产业的发 展, 并已形成育种与制种、种植与收获及加工与消费 的完整产业链条。其中, 企业掌控产业链的各主要环 节, 在苜蓿生产中发挥关键作用(图1)。 商业育种主体以企业为主导。20世纪前期, 美国 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苜蓿育种工作主要由公共部门 或高校完成, 如美国农业部、加州大学和澳大利亚州 政府部门。20世纪60
  • 0
    2.1 研究论文分析 基因编辑苜蓿品种研发取得重要突破。近年来, 有望创造突破性性状的基因编辑技术愈发受到育种 家的青睐。2017年, 美国S&W Seed和Calyxt公司联 合开发的基因编辑苜蓿品种获得美国农业部监管豁 免(S&W, 2017), 成为全球苜蓿产品中首个获得豁免 的基因编辑产品。该产品采用Calyxt专有的基因编辑 技术TALEN, 使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1个基因失 活以降低木质素含量, 从而提高消化率, 改善苜蓿品 质。此外, 美国诺贝尔研究所也正在开展基
  • 0
    2.2 专利分析 转基因苜蓿品种研发稳步推进。转基因技术的主 要目的是改善生物的原有性状或赋予其新的优良性 状。目前, 转基因苜蓿商业化性状主要是除草剂耐 受性、抗生素耐药性和低木质素含量。其中, 除草 剂耐受性是应用最多的性状(表5)。根据ISAAA (The 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 biotech Applications)网站数据, 全球共有5例苜蓿转 基因事件获批, 涉及的商品名称分别为抗草甘膦苜蓿 (Roundup Ready™ Alfalfa)以及低木质素苜蓿 (HarvXtra™) (KK179), 育
  • 0
    2.3 苜蓿品种研发分析 近年来, 苜蓿育种已实现从专门针对某一抗性到多种 抗性、从单纯注重产量到产量与品质并重的转变。除 利用常规育种技术进行苜蓿育种外, 生物技术也不断 被引入苜蓿育种工作中, 并取得了诸多突破。 常规技术育成品种仍占主体。根据美国国家苜蓿 和牧草联盟(National Alfalfa and Forage Alliance, NAFA)苜蓿品种等级评定数据库, 苜蓿品种评定包括 冬季存活率、抗病性、抗虫性、持久性、耐牧性和耐 盐性等性状类别, 共计19个参数(NAFA, 202
  • 0
    2.2.2 主要申请机构分布 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表4), 苜蓿领域专利申请机构 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中国。其中, 前3位均为国外 跨国企业, 依次是美国科迪华农业科技(666项)、德国 拜耳集团(395项)和德国巴斯夫集团(331项)。中国苜 蓿领域专利申请机构以科研院所和高校为主。其中,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分别以229项和93项的 申请数量排在第4和第7位, 中国农业大学和甘肃农 业大学分列第9和第10位。中国化工集团(先正达)排 第8位, 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企
  • 0
    2.2.1 主要国家分布 从苜蓿领域专利技术来源国家看(表3), 中国专利数量 高达6 861项, 占全球苜蓿领域专利申请总量的54%, 遥遥领先于其它国家, 属于第1梯队; 美国专利数量 为2 762项, 全球占比为22%, 属于第2梯队; 德国、法 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瑞士和英国等国 的专利数量介于90–500项之间, 属于第3梯队。 “平均专利家族大小”可以表征专利申请人对 技术的保护力度。从苜蓿领域平均专利家族大小来看 (表3), 德国的平均专利家族最大, 为6.6;
  • 0
    2.1.2 主要研究机构分布 从论文数量来看(表2), 苜蓿领域重要研究机构主要 来自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欧洲的法国和亚洲的中 国。其中, 排名前4位均为科研机构, 依次是美国农业 部(2 029篇)、加拿大农业与农业食品部(1 111篇)、 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793篇)和法国国家 科学研究中心(654篇)。中国科学院以294篇的论文数 量排在第9位。 从苜蓿领域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看(表2), 法国 和美国机构的论文平均被引频次较高。其中, 前3位 依次是法国国家
  • 0
    2.1.1 主要国家分布 从苜蓿领域论文发表时间看(表1), 美国是全球 最早开展苜蓿相关研究的国家; 我国在20世纪80年 代后才有相关论文发表, 但作为后起之秀, 发展快 速。近5年, 我国苜蓿领域论文数量占其论文总量的 比例高达54%; 同时, 年发表苜蓿领域论文数量的全 球占比也在逐年攀升。例如, 2020年, 年发表论文数 量的全球占比高达38%, 比2008年高出28%, 表明近 期我国在苜蓿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 从各国论文的学科领域分布来看(表1), 苜蓿研究 主要涉及植
  • 0
    2 全球苜蓿科技产出分析 2.1 研究论文分析 2.1.1 主要国家分布 从苜蓿领域论文数量看(表1), 美国的论文数量高达 7 226篇, 占全球苜蓿领域论文总量的35%, 遥遥领 先于其它国家, 属于第1梯队; 加拿大、中国、法国和 澳大利亚4国的论文数量均在1 000篇以上, 属于第2 梯队; 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德国和新西兰等国家 的论文数量介于340–700篇之间, 属于第3梯队。 从苜蓿领域论文总被引频次看(表1), 美国论文 的总被引频次位居全球首位, 与其论文数量排位一 致
  • 0
    计算机专业但是没啥兴趣,现在学校里有个生物基地班据说有50%的保研率,学校政策支持也不错,该转吗
    山药🐱 8-24
  • 0
    7-2
    有人会用2ndfind吗
    7-2
  • 16
    到处本着喜欢生物的心报了生物专业,但是录取之后我爸就一直在骂我,然后我刚刚去了解了一下生物专业,发现大家都说这是坑,可是我高考没考好,但是还是一意孤行报了生物技术,完全没有考虑太多,但是了解之后我才明白了我毁了我自己的人生,学校是个不算很好的学校,专业是个“天坑”专业,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而且转专业的话又该怎么转,真的是让人很苦恼,未来感觉就是死路一条
  • 4
    处理产业与城市固废煤矸石、冶金钢渣、电厂粉煤灰、城市污泥、油泥、大型养殖场禽畜粪便成套(无害化)装备总成。
    沉香酶 8-2
  • 1
    人类最崇高的境界:生物与微生物细胞基因组收藏技术!由于地球自然界地质矿藏非正常代谢极端微生物的采收与种群放归科研成本极其高昂,因此,地质矿藏极端《非正常代谢微生物》在国际范围格局:具备收藏资质单位极其少见,我国七院一总队收藏数量,目前居国内唯一。
    沉香酶 8-2
  • 6
    生物〈酶工程〉靶向固废煤矸石(籽粒)催化发酵生物质侵腐煤矸石生成产物。别名:碳8二氢脂。
  • 5
    从业“能源微生物”研究以来,地质沉积岩矿藏多有发现熔洞“肽”和非正常代谢极端微生物种群生栖。 它们定位在生命科学的祖先,孕藏在石油岩层中、孕藏在原煤矿脉中、孕藏在天然汽分子表面的古细菌,我们称之烃类微生物(细菌),研究重点是从生理代谢过程中发现烃类微生物细胞外切酶DNA活性基因倍体信息。 学科定性:极端非正常代谢微生物(细菌)在无氧无光条件下寄主在地球各种各类沉积岩石中,与相应地质环境因素石化(碳化)、
  • 1
    七院一总队联勤姜记团队 我国世界著名七院一总队(收藏)矿藏能源微生物细胞外切酶种源保藏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生物烃类酶工程技术冠位世界唯一。上世纪1008年获国际新能源论坛授于《世界2000年 最有价值科学家金奖》。
    沉香酶 8-1
  • 26
    开学大二生物技术专业,大一下转专业不成功,家在农村。这个专业以后就业好找吗?真的要考到博士吗?
  • 10
    国外各种生物试剂、血清进口到国内清关运输。 全程冷链温度有保障
  • 8
    各位大佬们,我是今年的河南高考毕业生,总分461分,生物技术专业的分数我可以上一下,但是对这个专业不了解,以及以后是否好就业比较疑惑,希望大佬能够解答一下。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B_T_baby

目录: 学校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