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赵国吧
关注: 75 贴子: 2,312

风云起,壮士行,悲歌凉,心血热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39
    新赵国吧,大家如何发展呢?要不要日夜赶工,把原赵国吧赵粉朋友们的帖子一个个都搬过来,虽然有些荒唐……哎,真想不到这霸秦强齐许下的诺言轻而易举的就这样背弃掉了,就为一个权限,连人格都可以不要,做人怎么可以这样……
  • 0
    右,伏以越败夫差,多会稽纳官之子;赵摧栗腹,即长平死事之孤。何者?义烈之馀,色气猛厉,上将效于国用,下欲济其家声,所以愤激凄怆,常思致命者也。 某先父死难睢阳,事在简册,累降优诏,荣及子孙。爰自襁褓,超升品秩,肉食廪给,未尝暂停。顷守涪州,属西蜀遘逆,将致死命,以尽夙心。寝戈尝胆,志愿未究。会刀笔之吏,置以深文,首级之差,今夏谁辩?薏苡之谤,不能自明,犹赖旧勋,谪居乐土。食人力之粟,守无事之官,拳
  • 0
    臣闻将帅之难其人久矣,势有强弱,任有久近,敌有坚脆,地有远迩,时有治乱,而胜败之机不系焉。惟其将而已矣昔智氏以韩魏三国之兵伐赵,马服君之子以四十万之众抗秦,可谓强矣。而溃于晋阳,坑于长平。廉颇率老弱之卒守邯郸,田单鸠创病之余保即墨,可谓弱矣。而栗腹以摧,骑劫以走,是不在乎势之强弱也。穰苴之用于齐,拔于闾伍之中也,一日斩庄贾,晋师罢去,燕师渡水而解。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
  • 8
    平原君受冯亭之邑致丧师於长平,太史公以为利令智昏,不观大体。全子曰:此成败论人之言也。从来地有所必争与王定霸,必先据形胜之区。太行天下之脊,而上党最为要 害,劲兵出焉。杜牧之谓其肘京洛而履蒲津,倚太原而跨河朔。以秦晋而相争,乃王不得不王,霸不得不霸之地也。而不百里而至邯郸,於赵尤密。故苏厉尝谓上党入秦则勾注之南,羊肠之西皆非赵有。而樊餘谓韩挟上党以临赵,即羊肠以上危。方韩之急也,信陵尝极言於魏谓宜
  • 5
    将军名颇,赵之良将也。当秦人虎吞诸侯,赵独雄山东,援韩魏,蔽燕齐,故秦特忌赵,屡加兵邯郸,欲断山东根柢。赵用将军及上大夫相如,秦人畏焉,赵重而山东安。一旦被谗,秦杀赵括,坑降卒四十万,秦遂压赵,韩、魏、燕、齐皆事秦。将军乃去赵,卒于楚。 今顺天之清苑,赵之北边也。西北隅十里,而近鸡水泛出,别为流浍,有石梁焉,谓之廉梁。梁之北有庙,在汭之曲。初,河南亡,经自蒲适保,往来其间,见其遗址没于荆棘,以为荒
  • 2
    亲爱的新赵国吧的吧友们:大家好! @羽冰之羽 为本吧吧主候选人得票最多者,共计1张真实票数,根据竞选规则,官方最终批准其成为本吧正式吧主。公示期三天。 吧主上任后,请严格遵守吧主协议 https://tieba.baidu.com/mo/q/newapply/rule?from=task,履行吧主义务,积极投身本吧的发展建设,也请广大吧友进行监督。如出现违规问题,请至贴吧反馈中心进行反馈或者投诉http://tieba.baidu.com/pmc/reportBazhu
    羽冰之羽 10-27
  • 0
    申请人:@羽冰之羽 申请感言:希望能够成为吧主给大家一个公平的交流平台,给赵粉一个家
    羽冰之羽 10-10
  • 251
    灌水灌水
  • 17
    公元前283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於诸侯。 公元前279年,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 公元前278年,廉颇复伐齐几,拔之。 公元前276年,楼昌将,攻魏几,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几,取之。 公元前275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 公元前269年,秦败于阏与,反攻魏几,廉颇救几,大败秦师。 公元前260年,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 公元
  • 1
    有没有知道,阏与之战赵奢带了多少兵力,骑兵多少,秦国胡伤带了多少秦军,伤亡如何
  • 34
    於与之战,对秦国影响多大?
    扁鳍鱼龙 10-26
  • 8
    前408:三晋伐齐廪丘,大破齐军。——竹书纪年.晋烈公十一年 前407:三晋攻入齐长城。——竹书纪年.晋烈公十二年 前385:赵攻败齐于灵丘。——史记.赵世家 前384:赵救魏,败齐于廪丘。——史记.赵世家 前382:齐、魏助卫攻赵,取刚平。——史记.赵世家 前379:赵攻齐,齐攻燕,赵救燕。——史记.赵世家 前378:三晋暴揍齐国,兵抵灵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前370:赵攻齐取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前368:赵攻齐夺取长城。——资治通鉴.卷
  • 4
    #赵氏孤儿 ##下宫之难#揭秘“下宫之难”汇总(转自作者楠雨宸雨的店) 正当赵氏家族赫赫扬扬,尽占晋国风骚之际,一场危机悄然而来,几陷赵氏于灭顶之灾,此即历史上著名的“下宫之难”。在此事件中,赵氏遭受族诛之祸,几乎全族覆灭。 春秋中期,各诸侯国内部的政治格局悄然发生着变化,公室出现衰弱迹象,而卿大夫家族则日趋强大,公室与世族之间以及世族与世族之间的矛盾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各世族均致力于内部的争权与兼并
  • 11
    前380:齐伐燕,取桑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前373:燕伐败齐于林营(通鉴作林狐)。——史记.燕召公世家 前355:齐师及燕战于泃水,齐师遁。——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 前332:齐宣王伐燕,取十城,已而复归之。——资治通鉴.卷三 前314:子之乱燕,齐宣王伐燕,占领燕国。——史记.燕召公世家 前295:齐北攻燕,败燕之三军,杀燕二将。——战国策.燕一 前287:燕攻齐晋下,苏子为齐将,燕大破齐军。——战国策.燕二 前287:燕又攻齐阳城
  • 6
    胡伤死于於与之战是真的吗?
  • 1
    严安上书曰: 臣闻周有天下,其治三百馀岁,成康其隆也,刑错四十馀年而不用。及其衰 也,亦三百馀岁,故五伯更起。五伯者,常佐天子兴利除害,诛暴禁邪,匡正海 内,以尊天子。五伯既没,贤圣莫续,天子孤弱,号令不行。诸侯恣行,强陵弱, 众暴寡,田常篡齐,六卿分晋,并为战国,此民之始苦也。於是强国务攻,弱国 备守,合从连横,驰车击毂,介胄生虮虱,民无所告愬。 及至秦王,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主海内之政,坏
  • 3
    赵国货币的种类及特点 战国时期,赵国流通的货币,以布币为主,兼有刀布和圜钱。它们都是铜铸钱。 布币系由农具-镈演化而来。镈是一种铲形农具。战国时期的布币都铸有地名,以釿为货币单位,大致可分为早晚二期。流通中的早期布币有二釿、一釿及半釿三种,币面标明釿数:二釿的布币重约20--30克;一釿的布币重约12--17克,半釿的布币重约6--9克。晚期布币则只有一釿、半釿两种,面且晚期布的币面铭文多不纪重,仅某些半釿布币有铭文
  • 3
    新年快乐,2020,爱你爱你!
  • 1
    一 古代东亚大陆与中国原始社会 先秦史论稿 作者:徐中舒著   远古时期东亚大陆在东部地区,地处亚热带、温带,雨量充足,物产富饶,土地空旷,人烟稀少,是适于农业发展的。居住这一地区的先民以田蚕织作为其生产特点,这同亚洲西部田猎畜牧生产的发达是有区别的。这个特点,也是同这一地区野生资源状态密切相关的。   在殷商以前,东亚大陆的东部地区没有马、牛、羊之类的动物,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在儋耳、珠崖等地是无
  • 30
    前770,周平王宜臼元年郑武公掘突元年。虢公翰在携地立王子余臣为王,称携王。 周平王迁都洛邑。 秦作西畤,祠白帝。 前768,鲁惠公弗湦元年。 前766,燕哀侯元年。秦襄公伐戎,至岐而死。 前765,宋武公司空元年,秦文公元年。 前764,燕郑侯元年。 前763,楚霄敖熊坎元年。 前762,秦迁于汧渭之会。 前761,蔡共侯兴元年。 前760,晋文侯杀携王余臣。 曹惠伯死,弟武杀掉世子石甫自立,是为穆公。 前759,蔡戴侯元年 ,曹穆公元年。 前757,楚蚡
  • 5
    闻听赵国多感慨悲歌之士,具体有哪些吧友一块搜集! 一、李谈 李谈(?~公元前257年),苦县(河南鹿邑)人,战国时期赵国舍人子 。赵孝成王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大军围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谈往见平原君赵胜,说其散财养士,平原君从之,果得敢死士三千人,命谈率众击敌,迫使秦师后退三十余里 。是时,楚、魏援军亦到,邯郸解围,谈战死军中 。赵王下令修一座巨墓,予以厚葬,命名其墓为“侠士冢”,诰封其为“侠义侯”,封其父
  • 7
    问一下,廉颇为什么思用赵人,赵国步兵和其它山东五国有什么优势,我记得骑兵应该大部分都在边境,要不然长平骑兵守城好浪费呀
  • 1
    长平战后,秦国统计国情耗损为:亡卒过半,国内空,民大饥。长平之战之所以造成如此沉重的代价,究其原因,赵括拼死消耗秦军数量应在少数,其秦军之耗损大部分是在长平之战前段时,王齕与廉颇在长平拉锯期间造成的。也就是说廉颇在长平之战前阶段耗损大部分秦军,但是赵军本身也有不少伤亡。然而由于秦国反间计蒙蔽使赵王耳目失明,只知赵军耗损而不知秦军同样耗损严重,而迁怒廉颇,撤销廉颇军权,使赵括代将。 然而秦纪记载:长
  • 9
    十月,邯郸拔,齐因起兵击魏,大败之桂陵。於是齐最彊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田敬仲完世家》此记载纯扯淡。
  • 7
    我很好奇当时赵括在赵国人心中的地位,明明打了败仗,竟然会有人去把他的遗体偷出来安葬
  • 3
    应该有许多人认为长平之战只诞生一个成语吧?其实有三个,纸上谈兵,胶柱鼓瑟,不遗余力。
  • 2
    大家对公仲连变法怎么看?
  • 6
    所谓“燕佐赵灭中山”到底真实性有几何?“昔者齐、燕战于桓之曲,燕不胜,十万之众尽。胡人袭燕楼烦数县,取其牛马。”、“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齐策五》齐燕权之战,燕国“覆三军,得二将”、“十万之众尽”,胡人趁火打劫,燕国南北被攻,燕国如何佐赵灭中山?
  • 21
    “齐助赵灭中山”不过只是外交上的支持,即承认赵对中山的声索权,对赵国对中山国的军事行动不加以干涉。这种齐与赵妥协的外交,是当时齐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并非慷慨之举。据《赵策三》“三国欲伐秦之果也,必听我,欲和我。中山听之,是我以王因饶中山而取地也。【中山不听,三国必绝之,是中山孤也】。”公元前298年,齐国合纵伐秦欲邀赵加入,赵国应以三国和中山断交为条件参与攻秦。其后“赵攻中山,取扶柳”《赵策四》
  • 3
    廉颇(生卒年不详),封信平君,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一代战将,《史记》有传,戏曲有唱,故事多多。将相和的故事,“负荆请罪”的典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都是说他的故事。 秦赵长平之战,秦用反间计,赵国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结果酿成了“射杀赵括,坑赵兵四十余万“的惨败,赵国元气大伤。其后有邯郸之战,廉颇出力为多。邯郸城处于最危急的时候,粮草断绝,人皆“以骨
  • 4
    冒昧问一句,如果赵国最后一仗李牧分兵司马尚抵抗杨端和有可能吗?
  • 17
    白起作战擅出奇制胜,所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即此矣,然而据史料来看,白起曾经在著名的几次战役中折损不少秦国兵力,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即此矣,那么究竟是哪几场战役给他带来为后人诟病的一面呢? 1.公元前282~281年,秦赵大战,秦将白起“攻离石”《编年记》,结果“兵伤离石”《燕策二》,《孙膑兵法》曰“兵之胜在于篡卒,其【伤】在于数战”,很明显此战异常激烈,离石之战直接致使“以叶、蔡委于魏。已得讲于赵”
  • 30
    偶然间听说这部著作,既具史学学术研讨价值,亦兼通俗文学可读性意义,是赏析古赵历史文化的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于是通过实体书页截图制作成文档,重新整理排版编辑发布出来供大家赏析。在此向原著作者杨金廷、张润泽、范文华几位老师与社科院孙继民博士等致敬! 由于全程手机操作,截图制作文档整理编排诸多繁琐步骤工作量相当大,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希望在我更新完结之前,大家尽量在楼层中回复,不要插楼。 另外也希望朋
  • 19
    李牧,赵国的良将,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使赵国辺境得到长期安定,沙场上用兵如神战不不胜,正如陈元靓说的‘’先乃雌伏,后则虎変。匈奴所畏,燕秦不战。易若摧枯,疾如激电。‘’我觉得非常评价非常到位,可谓精辟了。司马迁曾评价“安辺定策,颇牧之功。”可见李牧在史记里是和廉颇齐名的。然而李牧在沙场上春风得意,却似乎与官场显得格格不入。李牧曾因朝廷的需要被赵孝成王任为相国出使秦,后来赵悼王上位后李牧就被免相之后
  • 73
    可能薛公最近过于浮躁了?廉颇攻魏几和救魏几分别见载于史记和战国策,这两处记载都完全不同,犹其“攻”和“救”两字,发生时间也不同,《赵世家》载“二十三年十二月,廉颇攻几取之”,廉颇救魏几则在秦军败于阏与后,阏与之战为公元前269年,而廉颇救魏几原因战国策亦明之,即“魏令公子咎以锐师居安邑,以挟秦。秦败于阏与,反攻魏几”。两处记载唯一相同的地方只是战场都发生在“几”,而“几”为魏或为齐邑皆为史记说法,所以
  • 18
    说说和赵国有关或者是赵人创造的成语,都有哪些…… 赵氏孤儿、围魏救赵、胡服骑射、完壁归赵、刎颈之交、奉公守法、两者相遇勇者胜、旷日持久、白马非马、利令智昏、胶柱鼓瑟、纸上谈兵、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窃符救赵、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15
    丞相一词最早出现秦武王时期,但据一些证据,“丞相”官职并非秦国所创,秦武王只是改进这一制度而已。据《赵策二》“建信君曰:“文信侯之于仆也,甚无礼。秦使人来仕,仆官之丞相,爵五大夫。”可知赵国也有丞相的制度,蔺相如曾担任此职。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出土的青铜戈刻有铭文“*年丞 (蔺)相女(如),邦左囗鹿智,冶阳。”其中“*年丞(蔺)相女(如)”意思就是“赵惠文王二十年丞相蔺相如”,后面的“邦左囗鹿智”,邦指国家。左,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肝胆相赵

目录: 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