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佛协吧
关注: 537 贴子: 14,046

“觉正净”三宝之地,欢迎各位光临常住!

  • 目录:
  • 其他宗教
  • 79
    我想我每天来签到,每天来念佛号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 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 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 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Clare_ 7-30
  • 13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54
    浅论色与空 人们都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道底什么意思呢?有些人只是卖弄一下自己的知识。但是你光有知识是不够的,你还得有“转识成智”的实力。转识成智,也可说成“化识成智”,是从佛教的唯识宗来,它可以把色与空的界限分出来。其实色和空都是七识上两种境界反映出的现象,当你的七识境界中有色时,说明你第七识里资粮道中的识性量充足,当七识境界里有空时,说明你第七识里资粮道中的识性量缺伐,
  • 7
    社会上许多人,在自己运气欠佳时候,就抱怨自己的命不好。都是在找客观原因。没有往内看自己所思所想所做是否合乎天道,是否触犯了因果!
  • 3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对不对?你没有修行也就罢了,你说佛
    Y 1-8
  • 1
    无意之间发现一个戒色的好方法,吃梨子可以快速化掉欲望,这个方法百试百灵,戒色最根本的还是要修心,心为一切的根本,但是也要有救急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救急的真的很管用,因为淫欲心来了就算你跺脚、你憋着或者找事做,这个欲火还是很难下去的但是吃梨子就非常的管用。水果呢也不要天天吃天天吃的话容易伤脾胃,有需要就吃。欲望来了马上就吃梨子吃一两个马上就下去了,梨子可以下火的,淫欲就属于火,但一次性也不要吃得太多吃
  • 1075
    末学夫妻双修近十年,本人在网络弘法利生近四年,2012年5.1期间去庐山东林寺受过菩萨戒,学佛至今修行不见长进,自觉惭愧至极。 爱妻(吕居士)曾与末学一同皈依三宝、也受过五戒,她曾发愿要为净土祖庭_庐山东林寺,用“十字绣”绣一副巨幅“极乐世界全佛图”,经过十八个月的日日夜夜,一声佛号一针线的精心编织,完成了60页的编织示意图。 吕居士所绣的“极乐世界全佛图”,图面宽180cm ,高140cm,大约4千3百多万针,今天终于功德圆满
  • 6
    本人是一位出家比丘尼师父,由于我住的茅棚面临拆迁,所以目前想在陕西找一个寺庙接管,请个位居士大德告诉我哪里有这样的寺庙
    xn。 3-30
  • 143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 6
    2002年,我刚来陕西洋县,当时在陕西汉中的兄弟商城上班卖手机,做营业员。当时的我年纪不大,很是活泼开朗,和商城的同事都玩的很好!商城中有一位慈眉善眼姐姐,她叫李峡。她生意做的好,更难得的是她很热情善良,我很喜欢她。没人的时候我经常跑去和她聊天。有一天早上,我跑到她柜台前,听她在唱一首很好听的调,“唵,嘛,哩,叭,咪,嗡”!她用梵音唱法,那调我曾未听过,当时我觉得是天上音乐。超好听,直入心灵!我缠着让
  • 1
    釋迦牟尼佛有一世是一個小鳥。這個小鳥有一天看到森林裡著起了大火,小鳥就特別著急,牠覺得大火一燒起來,就會有很多的動物被傷害。小鳥想:我得去救這個大火。怎麼救?森林旁邊有一處湖泊,小鳥就飛到這個湖泊裡,用牠的翅膀沾一沾湖泊裡的水,然後再很費力的飛回森林裡,使勁的把翅膀上沾的水滴滴落在大火裡,如是不斷的往返,不斷的往返,一直持續到牠最後精疲力盡,累死在地上為止。
  • 3
    很多人不理解“出家”,在中国人固有的概念中,似乎总是把“出家”当成一种迫不得已、无可奈何的事情。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出家”非但不是消极的行为,相反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是在选择一种上进的人生。 我们都以为家是温暖的,家是和乐的,家是安全的,家是珍贵的。殊不知:家给人间带来多少恩爱情仇、怨恼是非;家,让多少热血男儿深陷温柔、丧失大志;家,羁縻了多少豪情青年,使他们壮志难酬,一辈子蜗居斗室、坐井观
  • 11
    如果我们不修行就会随着烦恼团团转,在每天的生活琐事中身不由己。命之所以由不得自己掌握,是因为我们对世间生死轮回有着非常强烈的贪着。因此要正视以贪欲为首的烦恼。烦恼分为十种:
  • 0
    2020-11-26 21:53    |  来源: 汉中佛协 摘要: 11月26日,汉中市佛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在汉中邮政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市佛教界的8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11月26日,汉中市佛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在汉中邮政大酒店召开,来自全市佛教界的8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开幕前,市政府副秘书长刘文荣等领导会见全体与会代表并合影,省佛教协会副会长王宁波应邀莅临指导会议并致辞。 汉中佛协第三次代表会议与会代表合影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
  • 2
    不要评价出家人, 就算是一片袈裟, 鬼神看见都能得到利益! 这个师父好, 那个师父不好。 哪个师父都好, 只要他披上袈裟, 他是佛弟子, 我都赞叹他, 把他当贤人看, 当圣人看。 至于他个人的因果, 他自己会承担的, 跟我毫无关系, 我不会替他背因果。 《十轮经》是专讲这种情形, 佛的(出家)弟子 不论破戒犯戒到什么程度, 都不许国王制裁,这是佛说的。 就是一片袈裟, 鬼神见着也能得到利益。 人糊涂,不知道利害关系, 只知道
  • 1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果你不去受这个戒,没有通过羯磨法得这个戒体,你本能烦恼的冲动,就容易犯那种错误。 你受了戒,就有一种力量在阻断它,这是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比如你受了菩萨戒,说明你曾经有过暂时的发菩提心,就是你有跟大乘佛法成佛结上那个因缘。 你的心态已经跟一般不发心的人不一样了,你的生命的质量发生了变化。纵然你烦恼重,破了戒下地狱,但是你受菩萨戒的那种余分还能发挥
  • 4
    只要信愿具足,阿弥陀佛都会为你安排好的,往生不了,说明对阿弥陀佛还有怀疑。曾经有位老人问我,如果平时精进念佛,修行,也具足信愿,但是临终时候,如果不是往生在家里,而是在外面,或者出意外的,去世后,肯定会被不知道的人,搬动身体,那不就是往生无望,或者希望渺小了吗?当时我也没有看这些书籍,后来有一天我看了印光法师的书,具体是哪本书,因为我不在家里,想不起来了,有段文字就把这一切包括了。说阿弥陀佛知道我
  • 11
    寒山与拾得两位大师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诗僧。唐代天台山国清寺隐僧寒山与拾得,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拾得定是。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之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老拙
  • 3
    南无阿弥陀佛!🙏🙏🙏!在写此帖之前,我先申明我是个人亲身经历之事,真实不虚! 2017年11月16号东林祖庭一年一度的助念培训,我有幸和延良寺几位师兄通过东林寺平台网上申请,申核通过,参加助念培训一星期的机会。11月16号,我与众师兄来到东林寺学习助念及闻法! 在助念学习期间,见识了佛学的博大精深,更了解了助念的意义。从迷惑到了解,各大知善的分享,大安法师讲解,入川法师的解惑让我认识了生死,了解生死,并能理性对待
  • 2
    信仰有爱 愿更长久 “让离世间最远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是灵山慈善基金会成立僧伽医养计划的初衷。我们看到:3万寺庙, 多少冷暖红尘外?我们祈愿:24万僧众,老病死生有所托!我们希望:960万神州土,公益之路越行越远,公益之心海纳百川 ”我们意识到, 当大家把目光投向弱势群体时,往往忽略了身边人、忽略了出家众……他们散布在广阔的农村、乡间,在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当他们年迈体衰时,往往得不到支持和帮助。基于此
  • 2
    修行若不修到心上,不叫修行。修心若不放下万念,枉为修行。 ———修行不修心,枉修瞎练。 ———修心不放下,不如不修? “索达吉堪布”的格言“闭目打坐不一定是修行人,讲经说法也不一定是修行人,一切外在行为都不能说明是修行人,只有随时随地观察自心,努力对治恶念、培养善念,哪怕这种善念不被任何人知道,比如内心默默地发愿利益众生,或者别人快乐时自己生欢喜心,别人痛苦时自己生悲悯心,这样的修心者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祝佑双2 2-26
  • 5
    不知不觉这人已到中年,我这梦想也换了又换。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好好学习,当一个作家,用笔杆来书写五彩人生;曾经有过“纸当盾牌笔当枪,横扫千军我自强。”的豪情!长大后,我的梦想是白衣短裙,做一个优雅知性的白领精英。但梦想终归是梦想,我努力过,坚持过,虽然现实离梦想有差距,但我没有遗憾,因为我曾经朝这个梦想努力过。 现在的我不年轻了,年轻的梦想离我越来越遥远,每天的家庭油盐酱醋,锅碗瓢盆,让我远离了优雅
    秦洋湘姝 11-16
  • 0
    阿弥陀佛?本人现在看了一段话提,是讲了一段连他自己听起来都糊涂的话,什么都没有表达出来,什么“色与空”或“空与不空”…? 本人的认为,佛法是让众生实做,实践,实修和实验后,才能显现出“色与空”和“空与不空”的价值?既然你不能明确的讲出来,说明自己体会体悟的不够? 其实“空与不空”的含义都在“善恶”中,若一个人能把善与恶分清,那他自己也就知道“色与空”和“空与不空”的道理了?因为佛法讲的就是善恶,而佛
    祝佑双2 10-25
  • 7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云水禅心 10-12
  • 0
    在明朝有一个读书人叫吴子恬,他的太太姓孙。吴子恬的母亲过世早,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心,对他弟弟比较好,对他不好。他心里慢慢地就有不平,有怨。后来他娶妻了,继母对他太太也不是很好。他就不平,想要去找继母理论,都是太太把他劝下来。 后来他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留下的有地、有银两,结果继母把最差的田给他,自己跟弟弟留好的田地,还把不少钱都私吞了。吴子恬真的受不了了,要去找继母,又被太太拦下来。  首先要学吃亏
  • 5
    作为在家人,为什么家庭不和睦?肯定是自己的问题。你肯定没有完全把家人当作佛!可以问下自己:自己对父母不耐烦了么?和配偶经常闹不开心么?修行就在烦恼处修,切记切记!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你要知道这都是自心的显现、自心的变化。我们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接待人、处理事的时候把握住自己的心,那样的话就好了。一切殊胜圆满、清净平等都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我们的生活圆满了,工作圆满了,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如
  • 9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 9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正道。 世间医药能医治身病,能令人四大安康,脱离病患疾苦。然而必须对症下药,方可愈病。病不在于药品本身贵贱,能治好了病,便是好药。此理,人所易知。佛陀为无上大药王,能令人断除三惑烦恼的心病,脱离三界六道轮回生死的痛苦,永享安稳。 然而佛度众生,皆是观机施教,对机说法,功不唐捐,法无虚设。所以几乎都是收到立杆见影,当
  • 7
    故事丨扫地的功德 过去,佛住在舍卫城碉树给孤独园时。每天清晨,给孤独长者都会来到碉洹精舍,顶礼佛陀后,便用心地打扫精舍各个角落。   有一次,长者因忙于其他事情而无法到精舍。世尊经行时,看到地面脏乱,便心想:‘要如何才能让帝释天主从香醉山持扫帚来呢?’诸佛有一常法,如果佛起心动念,即使是蚁子都能了知佛意;但是,如果佛起的是出世心念,即使是声闻、独觉圣者也难可测知。因此,帝释天得知佛的心意,便想:‘世
  • 11
    去我执,从粗衣淡饭做起,淡泊欲望,不要分别。无我、人、众生、寿者相。 修行要能耐劳苦,粗衣淡饭。 现在这花花世界,每样都很方便,有些东西可以不必用手拿,不必用脚走路,都很方便。但我们出家人修行应该观想:依照祖师们的修行遗轨来修行,才能了我们的生死路。 我们今天不是为享受来出家,是要修衣、食、住……的淡泊,宁可被社会看不起,一切比不上社会人,如果被社会人看得起,就有爱别离苦,又成生死轮回。被社会人看不起
  • 10
    现在大家每日为钱奔波,有多少都不知满足,甚至到了要钱还是要命的关口上,有些人还是放不下钱。   今年一月份,上海一个农产品中心发生火灾,有个店主不听消防人员劝阻,非要冲进去抢出他的钱,“我五六百万在里面,我一定要去拿!”结果,当他抱着钱出来时,人死了。   这种悲剧处处在发生,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能早一点接触佛法,并透过佛法学会取舍,避免无谓的痛苦。   佛法是最实用的真理,从这个角度讲,那些被普遍认可
  • 12
    如何修正自己的身心,使自己能做一个合格的佛弟子,能使自己心灵深处得到净化和清理,使自己身心健康,生活在快乐之中,还能给众生做出好的榜样利国利民,利人利己,要有实做实行的精神,才能真正的利益自己利益他人。佛法讲回光返照,是照自己的毛病和不足,并不是找别人的不是和毛病。 当你背后说别人时,就给别人消业了,你自己增加罪了,这是吃亏的买卖,千万做不得。举头三尺有神灵,我们每做的一件事乃至一言一行,不但诸佛
  • 8
    我们就过念佛的生活。内在的信仰引导我们外表的行为,就是过念佛的生活。忙也念佛,闲也念佛。闲就多念,忙了可能就少念。一停下来,想起来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叫“随忙随闲”,不可能说忙得没有时间念佛了。 什么叫“顺境逆境”呢?有的人顺境了,就念佛了,“好啊!身体健康,天气不错,念念佛吧!感恩阿弥陀佛加持我”。逆境了,要么一头埋在烦恼中忘了念佛,要么心生怨叹怀疑念佛:“哎呀!我都学佛这么长时间,拜佛念佛
  • 13
    历来“志诚念佛,往生极乐”的个案极多,但像我的妻子周氏这样神奇往生,感应之速者却从未见过。 曾经在我们乡里传闻:周翁的女儿,天生聪敏异于常人,六岁读书时过目不忘,到了十三四岁,少年老成,端庄净雅,不苟言笑。除女红针织之外,经文书算,无不精通,常常出口成章。大家都称她为才女。
    Y 8-14
  • 6
    一、恶念变善念,哑巴会说话   此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我的老家辽东半岛南端叫后羊圈的村子,有一个哑巴给一家财主打长工,到年终算账时,给哑巴的钱比别的长工少,哑巴觉得活不少干,凭什么给钱少,心里不平衡,要对财主报复。用什么办法报复呢?干脆把财主家柴火垛点着。   到了晚上,哑巴来到柴火垛刚要点,一想,我要把柴火垛点着,人家用什么做饭呢,不能点!那怎么报复呢,那我点喂牲口的草垛吧,于是爬到墙头上刚要点,又
  • 9
      昔者菩萨为大国王。号萨波达。布施众生恣其所索。愍济厄难常有悲怆。天帝释睹王慈惠德被十方。天神鬼龙佥然而曰。天帝尊位初无常人。戒具行高慈惠福隆。命尽神迁则为天帝。惧夺己位。欲往试之以照真伪。帝命边王曰。   今彼人王慈润滂霈福德巍巍。恐于志求夺吾帝位。尔化为鸽疾之王所。佯恐怖求哀彼王。彼王仁惠必受尔归。吾当寻后从王索尔。王终不还。必当市肉。以当其处。吾诡不止。王意清真。许终不违。会自割身肉以当其
  • 15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得失平常心,全在一念间,“得勿喜,失勿悲”,靠的是用一个好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情与纠葛。不为一些蝇头小利斤斤计较,不为一些鸡毛蒜皮闷闷不乐。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就不会有许许多多的烦恼,就不会有时时刻刻的怨天尤人。
  • 6
    成刚法师:不要请教鬼神、外仙,他们还在六道生死,能解决我们成佛大事吗?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陕西佛子

目录: 其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