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吧
关注: 4,317 贴子: 34,335

天下为公

  • 目录:
  • 中国近代史
  • 2
    绝大多数是当年的辛亥先锋,摘自《湖南古今人物词典》。
    柴靜 5-27
  • 1
    原标题《北洋军阀时期“军队地方化”的成因及其影响——以现代国家建设理论为视角》
    柴靜 5-27
  • 2
    莽莽神州叹陆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抟沙有愿兴亡楚,博浪无锥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秋瑾
  • 1
    愚见拟于十年建筑二十万里铁路,在旁人乍听之,以为诧异。若以最浅近、最简单之法言之,则人人共晓。譬如以十人一年工作筑造路工一里,以此推之则二十万人一年可筑二万里,二百万人一年可筑二十万里矣。以中国四万万人计之,能当路工者,岂止二百万人乎?特一人驾驭二百万人或不易,或以各小团分办,则规画自易。期以十年,则范围更宽,其成功可操券也。惟是此项预算,必须六十万万元。以美国铁路每年收入七万万计之,合中国币不下
  • 1
    民国二年七月 共和政体,首重民意。不图我国自改革以来,国贼袁世凯,残害忠良,袒护凶犯,捣乱司法之制,提倡暗杀之风,蔑视国会,干涉宪法,诬陷善类,擅捕议员,私借外债,丧失主权,重人民之负担,启各国之干涉。蒙古叛乱,不加一兵。失地丧权,擅缔协约。授各国以利益均沾之口实,陷中国于瓜分豆剐之危机。滥掷金钱,日用多至一千余万。收买议员,国会遂至一事无成。解散各省联合会之民意机关,擅设不经议会通讨之滥竽宫职。
    墨史 5-26
  • 4
    作者:袁一丹 文章来源: 《北京青年报》2016年07月08日第B10版 报纸可以说是动乱时代的万花筒,要知道1937年北平沦陷的种种情形,不妨请教这部编制新颖的“活页史”。借助大报上的社论、时评,小报保存的街谈巷议,以及与战事几乎同步的号外,呈现七七事变以后时局的张弛缓急,关注的不是掷向湖心的石子儿,而是石子儿在湖面上荡开的涟漪,即事变造成的社会震荡。
  • 0
    作者: 陈漱渝 文章来源: 《团结报》2015年12月17日第7版 链接: http://jds.cssn.cn/xwkx/sxpy/201605/t20160506_3320965.shtml
  • 8
    作者:丁三青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高峰,也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第一块最醒目的界碑。本文谨从以下方面论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现代化的意义。
    time01 1-11
  • 4
    作者:马勇 文章来源:《文史参考》第14期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百年来,讲历史的叙事,基本上按照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国民党的历史讲述走下来的,但它还不是历史的真实。一直以来,我们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和理解,都受到两个方面的误导,对晚清的看法有很大偏差。其一来自于康有为和梁启超,其二来自于孙中山。康、梁的遭遇使人们对他们有一种道义上的同情,而孙中山的眼中,清政府就是腐败的,根本不要指望他们去改革。  
  • 3
    《没有龙的新国旗——民生主义的旗帜在革命军中迎风飘扬》
  • 14
    概念脉络、文化关怀与比较视角:华侨华人研究的再梳理 吴小安 北京大学 (注:载《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纪念特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版。本文为非校对稿。) 移民、族群、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等基本要素,是萦绕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主题。政治经济的历史视角,或者说,历史与政治,历史与经济,是中国政府侨务政策和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考量。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一样,政治很多时候也是急剧变化的,
  • 11
      蔡元培先生为追求自由、民主,建设新国家,以翰林身份参加革命。辛亥革命后先后主持教育部、北京大学和中央研究院,以教育、学术为实现理想的途径,力图通过提高国民的知识与道德水平来达到复兴民族,再造国家的目的。他的政治思想同他的伦理思想是紧密相联的,这突出体现在他的国家观念之中。
  • 10
    1915年(民国四年)11月10日,上海外白渡桥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权倾一时的北洋政府上海镇守使、海军上将郑汝成被革命党人刺杀毙命。行刺的两位壮士,一位是吉林长春的王晓峰、一位是山东烟台的王明山。
  • 1
    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暨孫中山先生誕辰145周年 黃政海 仁學光華昭世界,金聲博愛紹先賢。 列強刀俎黎民血,孱弱君臣國難篇。 辛亥風雲摧首惡,京華魑魅暗新天。 五羊重整旗幡壯,百戰歸心在月圓。
  • 0
    篇名:孫中山在香港著者∕ 譯者:春華出版資料:《香港作家 (1998)》2011年第4期,第9-10頁,2011年7月1日
  • 3
    摘 要:“中华国族”是同“中华民族”有着密切关联的复杂政治新概念。它在清末民初新出现的“国族”概念的基础上生成,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和30年代初期有了最初使用。1935年被纳入“五五宪草”。本文勾勒了“中华国族”一词的形成,其概念的不同内涵,早期的使用情形,在国民党内高层间的思想分歧及入宪讨论的历史过程,并分析了其最终流播有限的结局及其成因,也透视了以人类学家芮逸夫为代表的“中华国族”论在民国时代的典型思想
  • 3
    袁世凯年轻时,曾与张謇同在吴长庆幕下为官。张謇是清末的状元,很有些名气。袁世凯初见张謇时,曾以弟子礼相谒,来往通信皆以“夫子大人”相称;自从担任山东巡抚后,再写信,称呼就改了,不再是“夫子大人”之类,而是“季直先生阁下”;待到升任直隶总督,又由“季直先生阁下”改称为“季直我兄”。从“大人”到“先生”再到“我兄”,尽管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但还是把辈分长了上去。按说,辈分是固定不变的,孙辈就是孙辈,
  • 4
    铁桥、斗寅兄珍重:谈心把臂,几历星霜,胶漆情投,鲍叔知 我,生离犹悲,宁论死别。去矣去矣,来日大难,两兄努力,弟其长 此终古也!夫虎穴探子,龙颔求珠,命等鸿毛,身游羿彀。设不幸而 荆卿剑击廷柱,子房锥中副车,则伍孚刎颈,景清剥肤,宰割凌迟之 惨所不免矣。即或鲸鲵翦戳,蛇豕就诛,卫士必将攫入,重门岂能飞 渡?聂政抉眼,锡麟煎心,呼吸危亡,祸至无日。况炸丸猛烈,玉石 俱焚,杀我杀人,同归死路。综此三端,弟宁有
  • 0
    “共和成,虽死亦荣。共和不成,虽生亦辱。与其生受辱,不如死得荣。”1912年1月26日夜,彭家珍在北京西四北红罗厂炸毙满清宗社党领袖爱新觉罗·良弼,摧垮了满清政府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什么是英雄?这就是英雄!
  • 3
    原题:中华民国和世界博览会 作者:記小三 附注:本帖已省略北洋时期及49年后篇幅
  • 1
      原题:关于李洞天的死因   作者:尹敬中      李洞天(1881—1914),今邵阳县志木山乡大埠头人,邵阳旧民主主义革命先驱者之一。1914年6月被袁世凯在湖南的爪牙汤芗铭杀害于长沙。      关于他的死因,《邵阳文史资料》第二期所刊登的回忆文章,介绍的情况是这样的:“邵阳驻省中学学生匡济(即匡日休又名匡互生)思想进步,学业成绩优良,在一篇作文上写着:“愿持三尺剑,斩尽民贼以为快!”而匡互生的国文教习卢固松在作文
  • 3
    作者:尚明轩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为着祖国的独立、民主和统一富强,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始终追求真理,坚持革命,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勇于前进。和共产党人首缔合作,建立民族民主联合战线的毅行壮举,更是他漫长的革命生涯中至为光辉灿烂的篇章。正如宋庆龄所说的:“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的四十年的政治斗争,在他的晚年达到了最高峰。这一发展的顶点是他决
  • 2
    近有一种观点,在媒体界、学术界很为流行。这种观点认为,当年袁世凯称帝,只不过是像英国、日本一样推行君主立宪制。不少人惋惜称,假如袁世凯称帝成功,假以时日,中国就会成为一个民主、文明、富强的君主立宪国家。据此,他们猛烈地批评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认为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后者才是国家和民族的罪人。非也!且看我为诸君一一道来! https://kknews.cc/history/85ox3gn.html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同盟会

目录: 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