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晟堂吧
关注: 2,558 贴子: 39,933

研究易学文化,传承易经精髓,发扬光大!

  • 目录:
  • 个人贴吧
  • 5
    易经:连山易、归藏易、周易。 周易:帛书周易(易经+系辞)、通书周易(易经+易传)。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卦辞、爻辞,商周时期占卜之用。 八卦:乾三连、震仰盂、坎中满、艮覆碗、坤三断、巽下断、离中虚、兑上缺。 帛书周易八宫六十四卦: 乾宫: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震宫: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坎宫:坎为水、水泽节
    昊晟堂 3-26
  • 1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波涛汹涌的长江日夜不停地向东奔流,多少英雄豪杰都像那翻飞的浪花一样消逝了。什么是非,成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之间都会过去的,只有青山绿水依旧,日落日升依然。 那江上打渔的白发老翁,早已了然了春夏秋冬的变化。和老朋友难得
    昊晟堂 3-23
  • 1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是中国古代治国安邦的重要原则,强调个人修身养性,也被称为是中华文化的心传家法。 它告诉我们,人心是复杂多变的,道心则是微妙难明的,只有精心研究,才能掌握其中的真谛,只有坚守正道,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1、人心惟危 人心惟危,意味着人心充满了危险和不确定性。人心易受外界影响,易受到贪欲、嗔恨、愚痴等负面情绪的干扰,导致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 面对这
    昊晟堂 3-21
  • 2
    1、阿姨谈脉法 “汪阿姨,你开方子有没有按脉啊?” “我父亲教我脉学的基本知识以后就去世了,”汪阿姨说,“我不想当中医师,所以也就没有去学脉象。” “为什么不学?” “如果要想以中医为业,诊治疾病时一定要脉诊,”汪阿姨说,“即使对脉象一窍不通也要装装样子,不然的话,就不成样子,就像演员上台要化妆一样。” 汪阿姨的话,使我知道天下有一些滥竽充数,假戏真做的中医师,对于脉象只能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汪
  • 0
    枭印入命:靠自己,喜欢动脑筋,有一双慧眼和敏锐的头脑,去洞察人性和事物。能够感受到事物中的暗流涌动,发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微妙,摸到门道。 华盖入命:人聪明,心思细腻,第六感强,能看透本质,不糊涂。但,慧极必伤,太聪明的人,把人和事看得太透了,也容易伤心神。 正官虚浮:虚名虚利。
    昊晟堂 1-4
  • 4
    一生中最走运的是,遇到某个人 他, 打破你的思维, 改变你的习惯, 成就你的未来, 足以堪称为你的贵人!
    昊晟堂 5-3
  •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9C%E5%85%AB%E5%8C%BA/8083927 百度百科 东八区(UTC/GMT+08:00) 是比世界协调时间(UTC)/格林尼治时间(GMT)快8小时的时区, 理论上的位置是位于东经112.5度至127.5度之间,在此15度的范围内,统一采用以东经120度中心线的地方时间为准。 是东盟标准的其中一个候选时区。 当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为00:00时,东八区的标准时间为08:00。 使用东八区的北京时间来自东经120度地方,也就是距离北京以东约340公里处的地方时间,所以说北京时
    昊晟堂 4-20
  • 1
    健脾化痰丸 《医学衷中参西录》 处方:生白术2两,生鸡内金(去净瓦石糟粕)2两。 制法:上药各为细末,各自用慢火焙熟(不可焙过),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健脾燥湿、化瘀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不能运化饮食,以至生痰,廉于饮食,腹中一切积聚。 用法:每服3钱,开水送下。 论述:白术纯禀土德,为健补脾胃之主药;然土性壅滞,故白术多服久服,亦有壅滞之弊,有鸡内金之善消瘀积者以佐之,则补益与宣通并用。俾中焦气化
    昊晟堂 8-9
  • 2
    祛湿之前:一定要分清是湿热还是寒湿 1、最直观也最靠谱的就是看舌头。 注意看舌头的时候不要一大早起来就看,不要吃完饭就看,不要喝完酒或者饮料就看,不要晚上在日光灯下看。 湿热的舌头是怎么样的呢? 湿热的:舌头颜色是红的,舌苔黄黄的厚厚的。 寒湿的舌头是什么样的呢? 寒湿的:舌体胖大,有齿痕,这齿痕就像裙子的边一样。舌体的颜色是白的,舌苔也是白白的厚厚的,有的舌苔上面漂浮着一层水汽。 2、从小便来区分。 湿热体
    昊晟堂 5-21
  • 8
    太阳病证治 一、临床表现 《伤寒论》说: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概括:凡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等脉证,就叫太阳病。 太阳病分为经证和腑证二类。 经证为邪在肌表的病变; 腑证是太阳经邪不解而内传于膀胱所引起的病变。 二、病理机制 1、太阳经证:分为三型    (1)其
    昊晟堂 5-14
  • 2
    《平乐正骨 郭潍淮》股骨头坏死 属中医“骨蚀”范畴,是一个病理演变过程。 主要病理改变系股骨头血运受阻,遭受破坏而引起髋关节股骨头部无菌性炎症及骨质缺血,故多称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中医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共同的病理特征都是经络受阻,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筋骨失养而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多为滞中有虚,虚中有滞,滞虚并存,气虚恋邪。不能化湿而成痰;不能运血,血行无力而致瘀;经络阻滞不通
    昊晟堂 1-21
  • 6
    《伤寒论便读》:六经病证治纲要 钟小南(1919~1987)湖北省洪湖市人。 幼承庭训,熟读经典,十五岁随先祖炳南公临床,后又屡得名师指点,1956年在武昌中医师资进修学校(湖北中医学院前身)毕业,曾留校任教,钟小南先生博览文史,医文并茂,悬壶济世五十余年,医理通彻,经验丰富,疗效卓越,医名蜚声于汉沔荆沙。 钟小南先生认为《伤寒论》文法古奥,词句简朴,年久传抄,间有脱讹,阅读本自不易,加之历代注家各陈己见,有的旁搜博
    昊晟堂 1-19
  • 6
    《伤寒论》六经病选方歌诀 伤寒六经病 伤寒经病邪走经,六经路径辨证清。 太阳头项强痛紧,阳明面赤额痛行, 少阳暴聋目赤痛,太阴腹满肢痛频, 少阴喉肿五方治, 厥阴吐涎痛颠顶。 六经合病、并病、传经、直中 合病数经病同行,并病它证现此经, 传经体强在三阳,体弱容易传三阴, 由阴转阳病将愈,直中三阴病沉沉。
    昊晟堂 1-16
  • 1
    依据健脾泻浊法治疗血浊的学术思想拟定的经验方-健脾化脂汤,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组成:生大黄9克(后下),茯苓12克,清半夏12克,陈皮9克,炒枳实12克,生山楂12克,绞股蓝12克,草决明12克,炙甘草9克。 加减: 有饮食停滞者,加入炒麦芽9克,炒神曲9克,可消食导滞; 有胸闷者,加入全瓜蒌9克,化痰宽胸; 腹胀明显,加入厚朴9克,合以原方中的枳实温胃脘而除胀; 睡眠较差并有脉滑者,加入竹茹12克,理气化痰,温胆和胃。 功效:祛痰泻
    昊晟堂 12-8
  • 15
    《伤寒论》表里治病大法 表寒证、表热证 表虚证、表实证 里寒证、里热证 里虚证、里实证 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 表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 表里俱寒证、表里俱热证 表里俱虚证、表里俱实证
    昊晟堂 12-5
  • 1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辩证 脉与证的至简之法 1、太阳病 提纲: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 主证对应: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法对应:尺寸俱浮者 临证所见:太阳病独脉表现多见寸部脉浮,尤以左寸浮明显。 2、阳明病 提纲: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提示阳明病的主证是胃家实。 阳明病分为三个类型:太阳阳明见脾约证、正阳阳明见胃家实证、少阳阳明见胃中燥烦实、大便难。 阳明病主脉象迟。 主证对应:大便难 脉法对应:尺
    昊晟堂 10-22
  • 0
    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引起的高烧:快速退热奇方 组成:蚕沙30g、陈皮30g、竹茹30g、再加车前子30g。 煎服法:水煎十五分钟,温服。 不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烧,高热三十七、八度的,晚上喝了药,早上就退热了。 如果是严重的高烧不退,三十九度以上的,可以每隔3小时喝一次,24小时一定退热,大人小孩均可。 陈皮:护理脾胃,长于理气。 竹茹:专清心热,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蚕沙:清胃热、肝热。 车前子:清膀胱热,利尿渗湿
    昊晟堂 10-13
  • 0
    《温病条辨》 吴瑭 字鞠通(乾隆23年1758年--道光16年1836年),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为温病通论著作。 原病篇 卷一·上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1-21 暑温 22-34 伏暑 35-42 湿温、寒湿 43-49 温疟 50-53 秋燥 54-58 补秋燥胜气论 1-8 卷二·中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1-37 暑温、伏暑 38-42 寒湿 43-53 湿温 54-99 秋燥 100-102 卷三·下焦篇 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 1-35 暑温、伏暑 36-41 寒湿 42-54 湿温 55-77 秋燥 78
    昊晟堂 10-13
  • 0
    《伤寒论》398条文 背诵版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30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31-127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128-178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79-262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263-272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273-280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281-325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326-381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382-391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392-398
    昊晟堂 10-13
  • 0
    《金匮要略》398条文 背诵版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17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8--44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45--59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60--64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65--74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75--92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93--107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108--111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12--120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21--146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147--166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167--206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20
    昊晟堂 10-12
  • 8
    1、头旋定时辰 子午卯酉单头旋,不正必向左边偏; 寅申巳亥单头旋,命中注定偏右边; 辰戌丑未二三旋,若是单旋在中间。 子午卯酉在中间; 寅申巳亥在右边; 辰戌丑未在左边。 2、兄弟姐妹多寡定时辰 子午卯酉姐妹多,不是一桌也半桌; 寅申巳亥独苗苗,不是一个也三个; 辰戌丑未半中数,为二为五为双数。 子午卯酉兄弟(女命姐妹)多,不用请客一张桌。 寅申巳亥两三位,辰戌丑未独一个。 3、时辰头尾定父母先后 子时头先克母,子中父母
    昊晟堂 4-20
  • 5
    火郁郁热-火郁发之,开治火郁之门径 火郁”一词最早出现在《内经》中,赵绍琴先生解说“火郁”形成的原因,说“火郁是由于清气不升,浊气不降,邪气阻滞气机,内郁不宣,蕴蓄于里而成。”并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火郁发之',开治火郁之门径。” 火郁之证,无论在外感疾患或内伤杂病中均可见到,是属临床常见证之一。 其证虽属“火”邪为患,然因其火邪“郁”而未发,故临床见证多错综复杂,参差不一,有时反而见到
  • 4
    1、《宋版伤寒论》原文: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5028449.aspx 2、《伤寒论》原文398条 背诵版: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5028593.aspx 3、《伤寒论》398条 白话文: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5028999.aspx 4、《伤寒论》398条文 整理版: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5029291.aspx 5、《重排伤寒论》辨证条文398条: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5029505.aspx 6、《伤寒论》112方证: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985029659.aspx 7、《金匮要略方论》原文版:http://www.360doc.com/showweb/0/
    昊晟堂 7-5
  • 6
    当归芍药散:肝郁脾虚、肝脾失调、血滞湿阻证的常用方;血水同病的专方 《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当归三两、芍药一斤、茯苓四两、白术四两、泽泻半斤、川芎半斤(一作三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加减: 若气郁胁胀者,加柴胡、积实以疏肝理气, 若气郁不食者,加香附、麦芽以行气消食; 若气郁有热者,加栀子以清热; 若血虚者,加阿胶、熟地等以养血补血。 养血调肝,健脾利湿,疏肝健脾。 脾虚肝郁者常服通
    昊晟堂 7-3
  • 1
    《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学
  • 3
    《寒窑赋》吕蒙正 北宋宰相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扇翼,飞不过鸦。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   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厄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实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   尧舜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韩信未遇之时,无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悬三
    昊晟堂 7-2
  • 11
    《伤寒论 金匮要略》327方 《伤寒论》载方113首 《金匮要略》载方262首 重复载方48首
    昊晟堂 7-1
  • 11
    六病辨证提纲 辨证运用 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这14个字就是“太阳病”提纲,即“表阳证”。 记住“太阳病”是以9个 字“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特征。临床上无论什么病,哪怕是西医诊断的癌症或什么炎症等等病,只要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可以按照中医理论诊断为“太阳病”、 即“表阳证”而不会有错,治疗也肯定有效。 千万记住中医是“对病证下药”,绝不是“对病名下药”。中医特色是“辨证论治”
    昊晟堂 6-12
  • 7
    1、病毒性感冒:麻黄汤 感冒的症状说全了就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疼、身痛、腰疼、关节疼,喘”。这是麻黄汤症,这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 感冒发热恶寒时,身体肌肉滑爽,是无汗。关于脉浮紧,这种过高的体温,没有浮缓的。要浮缓,这个供血缓慢的程度,绝对提高不到四十度的体温。还有喘,没有汗还喘,这是为什么?就是体温过高,他要用肺与外界的温差发散体温,所以有喘。因为不光是皮肤出汗,我们的肺也会向外排异。病毒性
    昊晟堂 6-8
  • 3
    《郑家本医集》痛证汤 组成:丹参30g,当归10g,赤白芍各30g,川芎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甘草3g。 方义:本方由《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活洛效灵丹”合方加川芎组成。 痛证之病机,不外乎“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诸痛属心”之说, 家本先生认为:痛证的主要病机,是“不通则痛”,因此说,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就应该是痛证的基本治法。 根据其法,选定专方治疗各种痛证,应以诸痛皆宜,不偏寒
    昊晟堂 6-4
  • 5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运论 夫五运六气,乃天地阴阳营运升降之常道也。 五运流行,有太过不及之异;六气升降,则有逆从胜复之差。 凡不合于德化政令者,则为变眚,皆能病患。 故《经》云∶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 所谓治化,人应之也,或遇变眚,聿兴灾 ,因郁发以乱其真常,不德而致折复,随人脏气虚实而为病者,谓之时气。与夫感冒中伤,天行疫,显然不同。 前哲知夫天地有余不足违戾之气,还以天地所生德味而
    昊晟堂 6-2
  • 1
    《脾胃论》肺之脾胃虚论 脾胃之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少退,体重节痛,口苦舌干,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不嗜食,食不消。兼见肺病,沥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汤 黄芪二两、半夏汤洗,脉涩者宜用、人参去芦、甘草炙各一两; 防风以辛温泻之、白芍、羌活、独活各五钱; 橘皮连瓤四钱、茯苓小便利,不渴者勿用、泽泻不淋勿用、柴胡、白
    昊晟堂 5-21
  • 0
    二十八星宿克应金口诀 角宿造作主雷鸣,一阵狂风锣鼓声, 此时便有官人至,百人随唱百人行。 亢宿主有贵人来,马到坟前正及时, 更有高声人说话,飞禽僧道有相培。 氏宿拂拂动雨云,喜鹊双双报好音, 更有小儿呼叫道,应期定是此方真。 房宿鸟鸦过坟前,天迷露起白云边, 此时更有甘露雨,青衣客到定其真。 心宿野兽走纷纷,人骑马到马骑人, 铁笠钢锅真铁帽,双鱼树上又返生。 尾宿相逢牛马来,贵人叫声如雷鸣, 黑云天时雨急下,儿孙
    昊晟堂 5-18
  • 4
    干支金口诀 一、干支两三见    两丙两庚两村乡,两庚两甲两村乡。 要细分男女命的,男命以丙火为命主日干才能说到有两处地方居住。女命以庚金为日干才能说到两处居住地。依据是;庚是丙火之偏财是他的妻妾。丙火是庚的夫和情人。 两壬两辛两爹娘 【以壬水为日干,以辛金为命主的印星就是爹娘。】    三甲天上贵 【年上有甲、月上有甲、日上有甲、形成三甲就成为贵;月上有甲,日上有甲、时上有甲,在不考虑其他的情况下是不能成为
    昊晟堂 6-24
  • 6
    《伤寒论》大阳病解一 仲景六经.各有提纲一条.犹大将立旗鼓.使人知所向.故必择本经至当之脉症而标之.读者须用紧记提纲.以审病之所在.然提纲可见者 是正面.读者又要看出底板.再细玩其四旁.参透其隐曲.则良法美意.始得了然.如太阳总纲.提出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八字.是太阳受病之正面.读者要知三阳之脉俱浮.三阳俱有头痛症.六经受寒俱各恶寒.惟头项强痛.是太阳所独也.故见头连项而强痛.知是太阳受病.盖太阳为诸阳
    昊晟堂 5-11
  • 2
    《伤寒论》六病提纲及图解 1、太阳病提纲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呕逆。 发热恶风寒、头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逆,脉浮紧。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有汗、鼻鸣干呕,脉浮弱。 2、阳明病提纲 胃家实。热、烦、实、胃中干、大便难。 身热恶热,或潮热或时烘热汗出,头汗、掌心热,手足心出汗。 热盛伤津而懊恼、心烦,失眠,或烦躁谵语;或热伤营血而瘀,甚则血热妄行,如吐血、衄血、大小便血等。 里热上涌作喘或胸中窒塞
    昊晟堂 5-7
  • 3
    1、头旋定时辰 子午卯酉单头旋,不正必向左边偏; 寅申巳亥单头旋,命中注定偏右边; 辰戌丑未二三旋,若是单旋在中间。 子午卯酉在中间; 寅申巳亥在右边; 辰戌丑未在左边。 2、兄弟姐妹多寡定时辰 子午卯酉姐妹多,不是一桌也半桌; 寅申巳亥独苗苗,不是一个也三个; 辰戌丑未半中数,为二为五为双数。 子午卯酉兄弟(女命姐妹)多,不用请客一张桌。 寅申巳亥两三位,辰戌丑未独一个。 3、时辰头尾定父母先后 子时头先克母,子中父母
    昊晟堂 4-27
  • 3
    九转揉腹法:几乎可以治疗一切慢性病 清代雍正年间,方开所攥《延年九转法》,详细介绍了用手揉腹的方法,并由颜伟绘图说明。 方开,清代安徽新安(歙县)人,是雍正年间著名养生家,他创编的“仙人揉腹法”,对保养身心、消除疾病有奇效。 坚持揉腹,自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证,补不足,泻有余,消食之道,妙应无穷,有却病延年实效耳。 中医学认为,“背为阳,腹为阴”。人体的肚子
    昊晟堂 4-22
  • 1
    通天神相 / 陈东璞 通天识相理分宗,识尽世上男女公;一来一往显神机,上下三停定穷通。 眼大眉宽更宜半,颧高鬓须配三浓;耳红垂珠唇齿亨,体肥声洪富贵翁。 眼小有神眉轻清,鬓淡须少行三轻;额高鼻起唇微见,精强能干富贵真。 山根断兮眼须长,眉坚印杀亦无伤;枕骨丰满准圆起,地阁朝元近君王。 颧骨丰满忌枕空,眼露眉压难昌隆;若在声低多孤苦,气虚神衰运不通。 耳反色白骨肉坚,天庭地阁颧相连;枕骨丰满柱阳托,眼肉有神主大
    昊晟堂 4-11
  • 1
    彭坚:六经辨治头痛 1、太阳病头痛属于表证、热证 若表虚者,必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用桂枝汤,后头痛,项背强几几,用桂枝加葛根汤; 若表实者,必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用麻黄汤、大青龙汤,后头痛用葛根汤。 2、少阴病头痛,属于表证、寒证 若表虚者,恶风寒,脉缓弱,用桂枝加附子汤; 四肢厥冷,因为血行不畅,阳气不能通达者,用当归四逆汤; 若表实者,恶风寒、反发热、脉沉,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3、阳明病头痛,属
    昊晟堂 4-7
  • 0
    《金锁玉关》二十四山经●九砂九水诀 原著/李相生 传承/祁鸿飞 注释/陈益峰 一、论砂 1、论砂一白方:后天坎宫 壬砂发武贵,秀峰高大位,出入佳备有,大名振海内,再得丙水照,儿孙以文会。 子砂定发富,家有金钱库,形若兼破军,兴家是寡妇,远近午水照,丑名亦不顾。 【注】强调壬子方向砂的应吉程度,当然子砂也不能太过,如果一路连起来直到兑宫,就不吉了,午水肯定是会应吉的,上面有些片面的说辞请注意。 癸砂女当家,发在上元
    昊晟堂 4-1
  • 4
    三阳三阴病的辨证捷法 一、太阳病 1、见证法 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恶心,是足太阳膀胱经受证。 假如先起恶寒者,本病。已后发热者,标病。 若有一毫头痛,恶寒身热,不拘日数多少,便宜发散,自然热退身凉,有何变证? 2、辩证法 表虚自汗者,为风伤卫气,宜实表。表实无汗者,为寒伤荣血,宜发表。 3、诊脉法 脉浮紧有力,为伤寒。脉浮缓无力,为伤风。 4、用药法 冬月正伤寒,用升阳发表汤。(即加减麻黄汤) 冬月伤风,用疏邪
    昊晟堂 3-23
  • 2
    导读:王新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提出“血浊”理论,将血浊应用于皮肤病的临床诊治环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指出血浊是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基础,形成之后又能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加重皮肤病的病理变化,因此血浊是皮肤病的病理枢纽;提出以化浊行血、宁肤清热为治疗原则,以化浊宁肤汤为基础方,选药以治化浊行血其本,以宁肤清热缓其急,而更兼以解表和通利药物予浊以出路,在皮肤科疾病的诊治中
    昊晟堂 3-21
  • 9
    太阳病辨证纲要 【太阳病提纲】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分类-太阳中风】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病分类-太阳伤寒】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太阳病本证 【太阳病经证-中风表虚证-桂枝汤证】 4、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太阳病
  • 4
    《伤寒论》六病提纲 1、太阳病提纲: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呕逆 发热恶风寒、头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逆,脉浮紧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有汗、鼻鸣干呕,脉浮弱 2、阳明病提纲: 胃家实。热、烦、实、胃中干、大便难。 身热恶热,或潮热或时烘热汗出,头汗、掌心热,手足心出汗, 热盛伤津而懊恼、心烦,失眠,或烦躁谵语;或热伤营血而瘀,甚则血热妄行,如吐血、衄血、大小便血等。 里热上涌作喘或胸中窒塞或头晕目
    昊晟堂 2-21
  • 5
    一、赵进喜:再究四逆散病机,用遍临床各种疾病 历代医家应用四逆散所对之病机大致有热厥论、寒厥论、阳郁论、枢机论、肝脾不和论。赵进喜教授认为,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联系《伤寒论》全文,均有矛盾之处。 北京中医药大学赵进喜教授结合临床与《伤寒论》原文认为,原书中本方的病机为少阴阳虚体质之人患肝郁气滞之证。 赵教授结合临床,提出了“三阴三阳”体质学说,认为“少阴病”实际上是少阴体质之人患病,而结合原文,认为
  • 4
    【经方使用手册】 补中益气汤《内外伤辨惑论》李东垣 补中益气汤是古代的内伤发热专方,传统的补气升阳方,具有退虚热、抗劳倦、止自汗、健脾胃的功效。 现代研究提示能抗抑郁、保护神经、调节免疫、抗病毒、促进精子活力、减轻放射损伤等。 适用于以反复发热、消瘦乏力、气短懒言为特征的疾病。 【原书配方】 黄芪(劳役病热甚者一钱),甘草(炙,以上各五分),人参(去芦)、升麻、柴胡、橘皮、当归身(酒洗)、白术(以上各三分
    昊晟堂 2-6
  • 5
    股骨头坏死系之中医,大体不外乎气血失衡,当归芍药散乃调气治血效方,可广而用之。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病。由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目前知道的原因有60多种,比较复杂,这与发病机制不清有关。但是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其病理上是先破坏股骨头邻近关节面组织的血液供应,进而造成坏死。其主要症状,从间断性疼痛逐渐发展到持续性疼痛,再由疼痛引发肌肉痉挛、关节活动受限,最后造成严重致残而跛行。 中医认为气血
    昊晟堂 2-4
  • 4
    本人阳历1993年10月22日晚上11时49分出生在四川绵竹,性别女名骆阳 有个双胞胎姐姐1993年10月22日晚11时47分,名骆重 求两人事业和姻缘
    昊晟堂 4-10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4

会员: 易医同源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