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甲吧
关注: 32,712 贴子: 507,502

现实与科幻同在,科技与想象齐飞

  • 目录:
  • 科技周边
  • 33
    我刚刚在想写作业时,想起500t“肉盾” 首先,我不针对他单纯想算算“肉盾”最合理的装甲布局。 假设某战争机器, 1.内部体积: 以现有坦克为例,车身1.1*7*2=15.4,炮塔2*0.9*2=3.6, 即内部空间为19m^3。 2.我的指标为全向防护: 对3倍音速1800破,2km/s初速1000穿, 0~30度航向角完全免疫。 对3倍音速1200破, 垂直攻顶、垂直攻侧时完全免疫。 3.假设科技水平: 复合装甲恒定KE≈0.8los,CE≈1.2los。 爆反恒定KE≈300,CE≈800。 4.注: 战争机器外形简化为一个长方体
  • 34
    如果未来外骨骼的发展使全身防破片衣普及了,导致步兵除了关节处为了保证灵活性没有防护以外,全身都有相当于美标IIIA级的防护能力,胸腹部等重点部位有美标IV级的防护能力。吧友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像手雷,40mm榴弹,60mm迫击炮等装药量较小的破片杀伤武器会如何发展,直接加大单块预制破片的体积有用吗。
  • 93
    如题,在近未来(未来150年内)背景下,如何设定才能让近战的地位恢复到和线列步兵时代一样
    杉兰 6-18
  • 106
    目前而言已经有负重150kg的无动力外骨骼了,如果加上电机助力的话机动性也能保证,看起来很得劲,但是大规模列装了之后这些重量干啥好呢? 就以图里这玩意为例,可见手上没有助力结构,也就是说实际上单兵武器威力仍然受限,上7.62全威力估计都够呛。那重量怎么用呢... 目前我的想法是首先叠甲,胸口做到0m防御6.8钢芯弹即可,然后全身裹上厚厚一层凯夫拉防破片,大幅提升面对间瞄火力时的生存性 武备的话说实话我没想好,目前初步的一个
  • 164
    首先我觉得动力装甲和外骨骼一脉相承,但跟机甲这玩意是两码事。不过那两个贴吧基本已经废掉了。所以把帖子发这边问问.... 假设一台外骨骼功耗1-10KW,平均功耗5KW,而5KW的汽油发电机+10升油箱,总重约30KG(淘宝款)。 因为不会一直满负荷运行,正常续航能达到12小时以上,而且加油相当方便。 现在高性能电池能量密度为300Wh/kg,20公斤可以保证1小时高强度战斗续航。 不考虑隐蔽的时候用汽油发电机,战斗时用电池保证隐蔽和瞬间爆发.....就像潜
    Marx514 6-13
  • 305
    做了小吧,我还是来尽一下义务 介绍一下我很喜欢的一个文娱作品里的机甲 在此重申我对机甲的态度,那就是偏向写实的文娱作品里的一个人类对强大个体的意向投影 简单来说就是:能坐人的大机器人,然后biu~biu~的打枪,刷刷刷的砍人 他不能是有哪怕一丝的所谓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取代包括坦克在内的任何一种武器,以此来开证明某些人智商和眼光超前,有人想看的话我可以做一个真正的历史上的巨大机器幻想贴,介绍一下近代工业史中一些工程师
  • 180
    如题,传统的装甲材料是不是快要走到头了,感觉不管是合金还是陶瓷都现在只能指望靠合金配方/烧结技术的进步来取得一点点极为有限的强度增长。吧友们觉得在化学键材料的框架下,装甲的强度大概还能提升多少。
  • 79
    前线修车所那一辆t72焊个棚子来趟雷区,你说会影响射界,没毛病 但是有没有一种可能,有的坦克扫雷车连主炮都没有,就专门负责扫雷 这t72完成扫雷任务还能拆掉棚子恢复战斗力,甚至人家至少还有一定的正面对敌的战斗力 一场战争需要用到的配套支援的武器或者设备多的是,也很复杂,某些人幻想着造个几百上千吨的大铁人就没想过是吧 十八米高的大铁人,燃料加注口开在哪?武器弹药储存点在哪?都是腿上?然后保留管道把燃料弹药往上吸
  • 213
    前几年的官方报道,看起来只是后勤装备罢了
  • 29
    鉴于吧内俺寻思的太多了,所以分享一个简单的估算推进器推力、功率以及工质消耗量的办法,很简单,就两个公式:E=1/2mv² 以及Ft=mv,动能和动量公式,这两个就够了。 首先设定时间t=1秒,那么E就等于是推进器的输出功率了,公式也变成了W=1/2mv² 以及F=mv,式中,m是一秒排出的工质质量,也就是工质流量;v是推进器排气速度,也就是排出工质的速度;w功率,也就是一秒内推进器输出的功率,就是这一秒内排出的工质的动能。这样就基本能推算出
  • 790
    我就挺奇怪的为什么吧里总有人想着机甲怎么怎么比坦克强,机甲怎么怎么比自行火炮强。怎么就这么执着于让机甲去战场呢?为什么不把大号机甲用来镇暴? 1.可以展示极高的技术能力,大号机甲这种鬼玩意一看就需要很高的科技水平,拿来展示提升民众信心再好不过了。 2.来可靠性低也没关系,反正在城市治安,本来就不需要面对多复杂环境,全都是刷好的柏油马路,就算真坏了也随时能拖回去修。 3.防御力低也没关系,治安本来就没什么重火力
    yuanle1413 4-11
  • 57
    我个人觉得吧,既然是仿生武器,那么学人类的防护布置最好——也就是盆腔,胸腔,头部重防御,其他地方差不多就行 将驾驶舱安装在盆腔,观测系统安装在头部,动力与武器备弹装在胸腔,防爆油箱放在腹腔 当然,大家有其他想法也可以进行补充
  • 456
    ai绘图,仿制扎古f2。 定位:为步兵提供中远距离炮击支援的装甲战斗载具。 - 高度:18米 本体重量:500吨(不算深绿色的附加装甲) 手臂负重:160吨 极限负重:500吨 动力:2个别拉斯矿车的2330马力发电机+电池,预期常规速度为36km/h。电池为爆发用,在奔跑时提供额外电力。 驾驶舱:vr驾驶,抗荷服,储藏箱。单座或双座。 观瞄:机甲的头,光体积就有一整台坦0克那么大,眼睛有着9倍于坦0克观瞄的面积和采光能力。预期观瞄性能为坦0克的3倍,即
  • 86
    1.真实系不等于真实,只是跟超级系相比 现实有米粒?地球人在木星采矿?人在太空就能觉醒超能力? 2.ms为啥能暴打坦克,这就要扯到0079 初代做出来的时候正是超级系大火 高达的核心战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盖塔那些超级机器人的设计风格 只是0079开创了而已 3.为啥不用激光制导?1900年的人为啥不用智能手机通话 4.为啥ms能暴打战舰?参考第二条 这是机动战士不是宇宙战舰大和号 5.为啥里面的战舰设计成水上战舰的样子?听说富野被大和号剧组踹出
  • 72
    虽然我是大型机甲的铁杆反对者,但是我其实很看好小型机甲的发展前景。 从军事装备发展的历史看,任何新装备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某个现实问题而不是“因为这玩意儿很帅”之类稀奇古怪的原因,比如坦克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堑壕战难以进攻的问题,军用飞机的出现是为了更方便的侦查敌军情报——而不是因为“飞在天上这件事情很酷”。
  • 146
    有个关于高达这种大型机甲战场上多大的对比帖子被删除了,难受,我就发一个我认为可行的机甲,就是不知道复不复合大家对“机甲”的定义 尺寸: 机甲高1.7m-1.85m,一定范围自由调节以适应不同佩戴者身高; 材质: 主体是某种能够穿戴在人体外面的钛合金骨架,能够耐腐蚀,并且强度足够的情况下体积越小重量越轻越好; 动力源: 动力源是背包形式背在背后,一人即可更换,穿戴动力甲的时候需要人辅助更换,使用固态电池技术,包含防弹外
    JTK舰长 6-3
  • 392
    原本发了个帖子,粗略计算一下同等重量的人形机甲和坦克分别的的对地压强是多少 不过有人看了觉得不重要 看了看其中一位说过一个机设大概是高达重500吨还是多少全向200mm装甲 高达这玩意,和其他机甲设定一样是各种问题,基本就是天顶星黑科技 先不谈这些技术设定就看看老哥的算法图2是元祖对比t72大小示意图,而图三是模拟图 元祖18米高、t72大概2.2米高,图二一个红框就是2米的粗略换算,实际会差的更远,元祖的图片没找到三视图,我纠正
  • 362
    机甲能爬“墙”,更换器械方便,受弹面积大,关节弱点,弱点腿部压强大 坦克,装甲覆盖率大,火力强,越野能力强,缺点相对笨拙,巷战能力差 我写的很烂,没有写的请各位补充。
  • 203
    就来简单水一下,假设一个机甲是按照人的比例来建造的,挑战者2坦克大概长11.5米,全重62.5吨,只算标准型,不算什么切斯特附加装甲。 我们就按照一台机甲高11.5米重62吨来计算,人体身脚比例约等于7:1,也就是机甲脚步长约1.64米,脚长宽比约为3:1,我也不算具体脚型了,这点估算还用不上微积分,脚宽约0.55米。 得出11.5米高的人形比例机甲脚部面积为0.9*2平方米也就是1.8㎡,这个人形机甲对地压强为34.5吨每平方米 而挑战者2对地压强根据图2的
  • 24
    不全是自己世界观的机甲,也有其他作品的机设魔改。自己漫画的封面镇楼
  • 27
    首先声明一下,太虚浪客的世界观原本的确是为了机甲才开始构建与设计,但如今机甲已经变化为了其中的一个环节,在世界观的发展当中,越来越多的东西被添加进去,重心也开始从机甲本身,往家园舰上偏移,所以我会讲很多和机甲没什么关系的内容,请谅解。(吧主怂恿的,要骂先骂吧主) 这里先简单的描述一下太虚浪客下的家园舰队吧,家园舰是一种具有完善内循环,可以支撑生命在其中世世代代生存的舰船,这建立在该文明的母星被摧毁
  • 74
    坦克:问世应该有一个世纪了,战火已经充分检验了这件武器的合理性 机甲:浮云 以如今的技术水平造出与三代主战匹敌的机甲,那是不可能的 除非你用未来科技拼出一台机甲,然后用它来打现代坦克
  • 47
    最近论坛里又开始吵架。其实主要还是讨论基础的问题,大部分的争论都是科技基础双标造成的。 机甲党是以目前的坦克技术能力和科技超级发展之后的机甲来做对比,而坦克党是以现代的技术来讨论机甲的可行性。双方其实都回避了机甲技术成型的时代技术的基础究竟应该怎样定义。 如果不能将实现机甲的科技条件进行统一的描述,那么讨论是没有意义的,大家都在各说各话。如果对描述的技术相对准确,那么技术的组合才可以进行讨论。很大概
  • 284
    大家都说机甲形态脆弱,骨骼连接处容易损坏,之类的。 按照这个说法,宇宙战争中最契合的武器形状,就是一个大铁球了。 但其实不然,那些脆弱,结构复杂之类的说辞,只是今天人类的眼光,未来宇宙战争中的能源系统,无非就是反物质引擎,缩退炉,真空零点能这些,氢聚变重聚变这种落后的能量肯定不足以支撑宇宙战争。 机甲的外部用纳米材料制造,这种宇宙中算是很低级的科技工艺,都能轻松解决结构复杂脆弱什么的问题,毕竟复杂的结
  • 46
    假设该机甲5至6米高(个人认为较为合理的高度),那它在战争中是个啥样的定位(第一次问这种问题,轻喷)
  • 374
    知道为什么舰炮上岸那么那么难吗 动不动就说自己的18米机甲射击是多么超前划时代,结果居然在这个地方栽跟头
  • 73
    另外,我的机甲是以ai作图为原画进行建模,如果你们有觉得精彩的ai机甲图也可以回复我。
  • 40
  • 370
    我发现好多人形机甲吹在没有技术性的探讨的前提下,都喜欢搞文字辩论的游戏,比如:古代人想象不出现代飞机,以此企图从侧面论证人形机甲是一种想象力的颠覆以及技术上的创新,给旁人一种当下由于技术不成熟等客观因素导致人形机甲无法制造,未来一定可以的错觉。 然而这种文字游戏跟白马非马等类似的诡辩有什么实质上的不同吗? 首先,我同样可以从侧面论证当前科技完全足够制造一个堪用的人形机甲,比如bagger288巨型斗轮式挖掘机,
  • 174
    首先,非常常见的一个论据是,兵种不会因为被克制而消失,只会因为被替代而消失,举例是骑兵活跃到二战并且侦查地位最终被大八轮和精锐渗透步兵取代。 起初我对此是深信不疑的,但是后来我学习了更多关于骑兵的知识,发现这个论据,实际上是因为不够了解骑兵所以以为成立。 下面我且一一道来。
  • 234
    我觉得机甲不一定需要很强的防御,但一定要有很高的机动性,而传统的机械传动结构无法实现高机动性。所以我觉得机甲可以以仿生学的方式来设计。 机体: 以高强度低质量的金属为骨架,使用人造肌肉仿人体肌肉布局代替传统机械传动结构。当需要进行动作时,通过电流对人造肌进行刺激来达成,所以相比传统结构能源消耗更少,可以更长的延续战斗时间。同时因为不是纯金属制造,所以自重相比机械机甲要低很多,对地形的适应性也就更广泛
  • 177
    机甲能攀爬 可以进入坦克都进不了的缝隙。 换取装备简单(在有手的情况下) 动作灵活(不是移动速度) 可以跳跃(腿部灵活)
  • 24
    楼主画的一般也没看过武器什么的相关知识,要是有啥不合理的地方多多包涵哈大家看了一起乐乐就好 设定 「central equipment」制造的步兵大口径针对中-小型自动机甲WQ 图一:榴弹步Q一个D鼓可配备8发穿甲D or装甲钢实心D 简洁好用 图二:大口径机Q 备弹100发 使用狙击子D穿甲性能良好火力持续 枪托连接一辅助臂可有效缓解后坐力问题 后续可能会根据这些整一个世界设定,多画一些内容,自动机甲,装甲,外骨骼,其他势力什么 的 PS那个制造商叫Z Y装
  • 276
    随着对编制等军事知识的越来越了解,我对机甲的战场定位有了更合理而详细的解释。 简单来说——《唯射程论》
    NCC30511 4-13
  • 26
    TG-36 59改。第二代作战兵器。由麦兰公司设计的多用途第二代机械平台。可使用82式光束武器
  • 205
    该机甲基本数据: 重500吨,高18米。前装甲侧面装甲200mm,后部装甲100mm,可装备80吨重的180mm匀质钢盾牌。 论据如下: 1.悬挂 豹2a7的扭杆悬挂直径未知,只能通过图片对比得知,预计为直径50mm。 豹2a7战斗全重67吨,有14个负重轮,单轮平时负重4.785吨,即每根扭杆负重4.785吨。 已知人体膝关节直径100mm,可得18米机甲膝关节直径1000mm,使用比较老套的轴承结构,得到机甲膝关节扭杆直径500mm,刚好是豹2扭杆直径的10倍。 因此,机甲扭杆横截面是豹2扭杆
  • 58
    源自短片人机共生 感觉设计的还算合理
  • 75
    参考样本为ThreeZero发布的阿特拉斯(Atlas)模型。 模型包括一个52.1厘米高的阿特拉斯(Atlas)和一个15.2厘米高的铁驭(Pilot)。 以此计算一个5.21米高的阿特拉斯(Atlas)机甲的防御力如何 (1.52米高的驾驶员,这很装甲兵) 图1可见,躯干下半部分塑料厚度在4-5mm左右,即为实际装甲厚度40-50mm,这个厚度已经没有任何一种枪械可以击穿了。 必须使用火箭筒或者榴弹发射器。 图2,躯干上半部分的装甲瞬间变得丧心病狂,最厚处几乎有18mm厚。换成实际装甲,即是180m
    _拖拉鸡 4-18
  • 149
    该指南用于方便广大吧友设计自己喜欢的人形机甲时,数据能够尽可能的合理,而非各种天花乱坠。 先上样板: 18米扎古模型(不算天线),材质纯钢,总重量约500吨,装甲厚度200mm。 此数据由1/100扎古模型换算得来,模型的装甲壳厚度只有2mm,所以装甲厚度才200mm。 让我们以常见的8米机甲为例: 吨位计算公式: 得8米机甲重43吨。 可以替换材质为钛或铝,或减少内部结构的体积,以进一步降低重量。 替换公式: 钛吨位=钢吨位x4.5/7.85; 铝吨位=钢吨
  • 40
    利维坦战记里面的设定是达尔文研究出了合成生物科技……然后以英国为核心的达尔文协约国家建立,这些国家使用合成动物代替蒸汽机来做为动力和载具。 这里的合成生物不仅仅是军用,民用也有象兽这里的作为代步工具和耕作工具(至于工厂是不是它们踩传送带就不知道了),军用空军有主角利维坦号这样用鲸鱼的基因制造的氢气浮空兽,海军有可以丸吞Play战列舰的巨兽(想象一下巨型乌贼),陆军听说沙俄有战熊,可以运载20名士兵也可以搭
  • 38
    做了个气动肌肉驱动的肘关节动力外骨骼,刚完成机械部分
    子吉安 13:09
  • 155
    RT 出来贵吧,疑问很多,理性讨论,拒绝胡喷! 要归正传。 机甲,这个最早来源于旧日本帝国的词汇,意
  • 434
    其实我就是来水贴的
  • 854
    除了,“机甲”本身的技术难题以外,机甲的防护也很捉急,而且机甲在军事体系中的定位也很尴尬,天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3

会员: 机师

目录: 科技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