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别院吧
关注: 850 贴子: 13,906

  • 目录:
  • 个人贴吧
  • 91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 8
    这个病是伤寒,不是普通感冒,是大病。 阳过的人:最好休息三周 1.不要劳累,不要运动。 2.不要吃油腻的寒凉坏胃的东西。 3.尽量少洗澡 4.不饮酒 懒惰能让你度过这个寒冬 少接触人,能不感染就不感染
  • 19
    祝大家新年快乐 平安喜乐 吉祥如意 !
  • 358
    真有心修行,就在生活中修行好了,自己养活自己,每天坚持动静兼修,看看金刚经和老庄列,按照道德经第16章的心法去修就可以了。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大致的意思就是说静修的时候,把心放空,身心放下,守着身心宁静安然轻松愉悦的状态,这个过程中,身体会逐渐的出现种种的 。真正想用功,在哪儿都可以,如果功夫真正打成一片了,在哪都一样的,不会怕干扰,当然,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也可以,要自己养活自
  • 19
    半夜偷偷听歌,回也不改其乐,天也不改其黑,月也自圆自缺。 喜乐飞扬霄汉,悲伤逆流成河。 单车刚刚改好,明日就去试车。 天下多奋斗客,我只闲云野鹤。 不爱伟大高尚,我自平常自在。 任运随缘无心,本份不把人害。 兴来三山五岳,兴尽天涯畅怀。 实在都是心境,梦中哪有内外。 兴之所致皆自度,物极自返莫纠结。 关山度尽终有时,随心随缘处处歇。
  • 13
    坐忘,物我两忘 止神 静如岳如如不动 观炁 行如泉绵绵不绝
  • 121
    以此为师,可以贯彻始终。颜回坐忘诀如下: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 此诀之义,不过身心松静自然、形神物我俱遣、心境双亡、自然真性显露、返朴归真之义也。能悟此义,不从师教,自知前程。
  • 149
    缘起性空的意思,其实很简单,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因缘不具足了,这个事物就无法继续存在了。什么叫因缘呢?就是因素和条件。一切事物的产生和持续存在,都需要具备种种的因素和条件,如果不具备相关的因素和条件,这个事物就无法产生和持续存在。就这么简单! 只是这些因素和条件,在某些方面是超出了我们一般人的认知的,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局限于自我的状态和认知,也局限于这个一生一世的状态和认知,所以有些东西我们暂时
  • 92
    太阳☀️
  • 39
    有些人喜欢持一种论调,说如果真是修行人,就不会来贴吧或上网了,殊不知这只自己的一种主观臆测罢了。 修行,有诸多不同的阶段。修行人,亦各有其根性因缘和阶段,岂可一概而论之。 或隐或显,种种形迹,无非当下之显现,当前之所需,因缘之使然,岂有定则可言。 静定之功将成一片,方有闭关之实义,以期安然趁势,直入浑然。 心倦一事,避居山野清静处以缓冲之而后出,是人自然之所需,而不尔者,是轮回历劫未至此阶段也,尚不知
  • 25
    繁华落尽复素颜, 梦里梦外谁是谁。 当时明明有你我, 觉后空空谁非谁。 [憨笑][憨笑][憨笑]
  • 4
    火龙蛰起燕门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须愁。 以上摘自《梅花诗》预言的倒数
  • 72
    初修学者,除往昔已至最后临门一脚者外,余皆赖诸方便而入,以专注于诸方便法勤行精进而得入于静定,安住纯粹之定境任其自然转化,而不以主观妄心之习气干涉之,在自然安住享受其过程中完成自然之转化,经由专注、寻伺、静定、喜乐、纯熟、持续、生起平常心、安住任运、不随妄想执着分别而转、持续日久自然厌离超越、水到渠成转入下一定境,如此螺旋式循环往复,直至能所俱遣、心境双亡之寂灭境极致并任运而自然超越之,自然妄尽真
    老懒道人 10-15
  • 118
    众生,本质是错觉,本无始无明妄想性,因一念无明而生此错觉之个体,虽本质即道,却是一念无明为彼自我错觉幻化所局限和扭曲之错觉,所见皆妄,不离能所二元幻化之我、人、众生、寿者(事物相续的相)诸相,是妄心之妄见,而非作为一切事物本然的道之本来面目。 由彼本质不离道故,有众生便生歧见,以未曾非道故,便认为何须参悟修证。修与不修、悟与不悟、证与不证,有何区别。 殊不知,众生及其所感诸相,虽本不异道,然其能所皆
  • 2
    一直对修炼,想了解世界的本质有很大兴趣,感觉这几年经历了好多不可思议的感受,清明梦,预言梦,梦见神佛,梦见游地府,梦中出体,梦中去上界有仙师赐号,我平时都是一个很正常的人,但是一直遇不到明师可以指点,看经典也是一知半解,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不知此生有没有幸遇见明师,也可能是我福缘不够。
    summer9987 7-16
  • 119
    心静回神,无别意真。神凝气聚,意真归元。层层逆返,五四三二,终归一真。一真无极,无阴无阳。一无所极,是为太极。
    望月影 5-24
  • 24
    为什么说没失传,但又几近失传呢?其实是出于春秋古语与后世古语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断代,原本的古文其实是各地方言俗语,有通用的也有不常用的。写的人明白它的意义,本地本国的人或许也明白,而外地外国之人就只是大概知道其义,很多都只是属于大略的泛泛之知,随着传习渐广,渐渐被当成了通用的书面语言,但其本义也逐渐难以考证不为人知了,现在只能在某些地方偶尔能发现有书面古语其实就是当地方言俗语的例子。当知道那些语言的
  • 149
    这个相对的世界,基本的作用就是相互作用,就如同老子说的,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物性皆如是,轻触则轻应,急触则急应,重击则重应,此即自然之德,非主观刻意之所为,无观念之执着负累。世人皆以善为德,以悖自然之性矣。老子曰: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世人之善恶概念,即分别心所成之刻舟求剑式概念。无论心物,皆以自然之属性与相互作用为德。若背自然之相互作用,即失德矣。物固
  • 8
    三魂七魄的主仆关系是怎样的,哪个是真我,哪个是虚妄心,人死后,三魂都认为自己是能知能觉的主人,谁又是真心?
  • 1
    愿师父和各位师兄弟姐妹安好。
  • 80
    明悟之人,如云腾雨施、百川归海,水无常形,随方就曲,不离返朴归真之大向,任无心之自然而已。 门外初机,尚未明道,如盲处暗,道阻且险,妄习深重,动辄向迷,尚不自知。多易陷入望文生义、盲目偏执、刻舟求剑之歧途。不具解经之智,又无择师之慧,或望文生义而自大,或迷信而盲从,如此种种,非此即彼,皆妄心之习重,非历尽磨难,难出迷途。 或迷或悟。 迷者从悟者之经、教指引化繁就简、返朴归真。 悟者自知前程,任无心之自
  • 4
    修炼只能参考前人,勿生搬硬套,何谓悟道?因道不可言说,是一种感觉,无法描述。每个人的道都不同,只能自己体悟,世上无完全相同的一朵花即是也。道之根基即为气,悟道不炼气就是空谈。
    老懒道人 12-30
  • 84
    今天除夕了,祝大家春节愉快!万事如意!
  • 1
    在终南山,一个人爬到雪线以上,半夜三更才爬到山顶!我也不想再往上爬啊!可是山太陡雪太滑,光线也差啊,夜间下山,凶多吉少,只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快到山顶的时候,仿佛进入结界,怎么都上不去!到处都布满了乱藤和刺丛!只好忍着刺痛,硬着头皮往上去!山顶上是三块巨大的石头搭成的山洞,每一块石头都有两三间房子那么大!仿佛是有超自然的力量搭成!看完这个山顶洞,我感叹,原来山顶洞人真的存在!这三块大石头没处插脚,
  • 90
    自性自度无外事,道法自然妙难言 自家有宝人不识,流浪他乡乞讨之。 心外求法虽方便,买椟还珠何其痴。 自体自觉本不二,妄心妄见成万千。 真空无相非生灭,生者自生灭亦然。 心外无法可求取,法外无心无我人。 众生便是造物主,幻化内外世界成。 一切圣凡自性显,若作外有即背真。 随心醒梦见相异,人事物境无生生。 当下所见当下心,各随迷悟境自分。 众生皆在能所里,真妄交织相为尊。 觉后证本原无离,梦中觉翳始昏昏。 自生自灭自
  • 63
    江湖多高手,大道少通玄。 经为众生讲,法岂为自痊。 悟者皆自度,乘船莫疑猜。 次第破诸相,归根窍自开。
  • 19
    借一下某位支教的图,谢谢![抱拳] 烦恼为因,菩提为果。若无烦恼痛苦,又何须解脱。故,从相对层面而言,烦恼即菩提。 从本质而言,烦恼菩提皆不离一心之所现,本来不二,然不悟不知,不证不明,烦恼即菩提。 如是因,如是果,妄生妄灭,实无生灭,一心俱现,破妄同灭。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法者,一切也。一切者,妄想执着分别妄见,非实,如来而已,实无来去。 整个迷悟,烦恼菩提之过程,实为自性之自度,道法之自然,非
  • 68
    饥餐渴饮困来眠,病去药停心自闲。 但任无心自然去,平常率兴自通玄。 随缘应事如照影,无事无心妙难言。 此中妙窍非学致,实是归真体自全。
  • 19
    修行本来非刻意,随心随缘心所需。 矫揉造作皆是病,自然流露真无殊。 种种说法皆方便,随缘应机本无心。 但使当下能得力,扬眉瞬目法亦真。
  • 18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 14
    请教老懒师傅,闭关七天是一直入定七天,期间不吃不喝吗?谢谢 。
  • 3
    想请教前辈,也在按照吧里的指导静坐,但感觉始终不得其门而入。没有什么感觉,一般得多久时间才会有所验证,得以确认自己没有错呢?
  • 7
    何为归根?
  • 193
    活着,只是机缘巧合之下产生了一个自我的错觉,而一切之根本是无我的。那么既然产生了这个虚妄的自我,那么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自我妄心所见,所见的一切都是被扭曲的假象,而不是一切的本来面目。实际上我们所见的就是自己的妄心境界,但我们自己不知道,还以为真的有一个外在的相和外在的境界及一切事物、现象及概念。妄心及妄心所见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有生就有灭,有迷就有悟。所以,从我们迷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就同时处在了自性
  • 111
    终南修道多迷人,万古到今几个成。 莫夸自家有传承,门内门外俱不明。 浮沤有名无实际,酒色财气倒俱全。 真修又无真师指,自参自悟少入门。
  • 5
    看了一些佛学开示,知道了众生与佛的区别在于业力,众生有业佛无业…… 修行便是化解业力的过程(化解业力),化消,解消,业消,力消…… 所谓化消,就是修持者必须处在清静状态,也就是处在本性状态,就能消业,这也是最根本的消业方法。至于为什么能够消业?其机理请自己认真研究。 所谓解消,就是说理解了,明白了,自己的的某些做法不如法,以后不再做了,业也就不再延续了。 所谓业消,就是以业止业,念经,念咒语,念名号,
    慧了 2-6
  • 2
    10多年前,在校园里,一位佛教高人课后说我是”求不得“ 前段时间总算想明白了,求不得只有一种出路,那就是不再求。 欲望是没有尽头的,哪怕一时得到满足,后续还会有新的求不得。 感觉跟苦海无涯差不多了。 现在回想,如果能够一直无想无念头,这么多年大部分的烦恼其实都没了吧。 之前的很多痛苦,好像都是自找的啊。
    阿惟越致 12-29
  • 0
    一世的终点是死亡,但人生一世却不是死亡,有高于死亡之上的东西 ,“死而不亡者寿”
    阿惟越致 12-16
  • 3
    名與身執親?身與貨孰多? 先身而後名,貴身而賤貨,猶未為忘我也。夫忘我者,身且不有,而況於名與貨乎?然貴以身為天下,非忘我不能。故使天下知名之不足親,貨之不足多,而後知貴身,知貴身,而後知忘我,此老子之意也。 得與亡孰病? 不得者以亡為病,及其既得而息失,則病又有甚於亡者。惟齊有無,均得喪,而後無病也。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愛之甚,則几可以求之者無所不為,能無費乎?藏之多,則攻之者叉眾,能無亡乎? 知足
  • 15
    世上本无路,都是人走出。 盲者须拄杖,循道避险途。 时时常问讯,处处虑路殊。 因缘多顺逆,行程尚堪虞。 眼亮体康健,行路多方便。 不须拐杖扶,自知避险途。 若兼心亦明,怎么走都行。 随心多自在,兴尽恰归根。
  • 1
    闲云野鹤,叱咤风云,随遇而安,痛苦磨难,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快乐,各有各的境界!万法唯心现,真心岂是物可以束缚?迷而不觉自已为缚。
  • 24
    可以看一下~张至顺道长的自述 ————————————————————— 张至顺老道长自述(精)_百度文库 查看网页详情:https://imedwz.baidu.com/t/ipt/mQnEBv ——————————————————————— 张老道长自述 我叫张至顺,道号“米晶子”,外号“九曲回阳道人”,还有几个匪号“草上飞”、“水上漂”,也有人叫我“八卦神仙”。 我是河南沈丘人,家乡有条叫颍水的河,河的东边是沈丘,西边是袁世凯的老家项城。我父亲好像留过洋
  • 213
    一切个体生命,都是自我的表现。所有自我都是一种错觉而已,并没有实质。修行只是降服和破除这个自我错觉,悟证一切本来不二的本来面目而已,并不是修成一个什么高级生命。宇宙世界万事万物都只是这个个体自我错觉的妄想境界,并无实际。若是错误认为什么修成高级生命,或者是内外一切分别境界,都还只是在梦中打妄想而已。若是持这些观点,去室扬和否认他人,那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切莫以此自误误人还不自知。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