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佛教吧
关注: 4,048 贴子: 20,163

佛陀的根本教法,是纯正完美的解脱道。

  • 目录:
  • 佛教
  • 7
    ~尊者 雷瓦达(Ven. Revata)~ 问: 尊者有提到:在佛陀的时代,有许多他的大弟子或其他弟子都迅速证得道与果。然而,证得佛果是很好的。请问:佛陀为什么没有鼓励他们证得佛果? 答:佛陀在四个不可数与十万大劫以前受燃灯佛授记。在当时,他是善慧(Sumedha,苏弥陀)隐士。在受到授记后,他自己知道他是菩萨了。这是菩萨的本质:他们不需要任何人引导他们,如何圆满他们的巴拉密。他们自己很清楚。在接受到授记后,菩萨省察圆满巴拉密
  • 15
    谁来说一下,为什么只有在看呼吸时才有“潜意识暗示”的相关方法?
    弃尸林 6-4
  • 22
    善观者,寻受而观, 观呼吸,即观呼吸时全身的各处各种之受, 行,易受心干扰, 受,不易受心干扰。易成旁观者。
    弃尸林 5-26
  • 1
    有人问佛陀:“通过修行,你得到了什么?” 佛陀说:“我什么都没有得到。” 那人又问,“你什么都没有得到,那你还修什么呢?” 佛陀微笑着说:“我不知道我得到了什么,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的东西,通过修行,我失去了愤怒,我失去了忧虑,我失去了悲观和沮丧、焦虑,我失去了自私自利的贪嗔痴三毒,我失去了凡夫俗子一介的无名习气,我也失去了对死亡的恐惧。”
  • 5
    祖师!祖师!谁是原始佛教的祖师? 祖师,依文解字,就是所有老师的老师。 于此,就是法镜道所指的“佛”,配得上这个的只有那个在世间六道掀起了“风暴”的“王子”。
  • 43
    说理服人和阐述一个过程,感觉是两回事。 实在是受不了与人说理, 一听到说理,就不想浸入其中,就想直接跳出划走。 这种事,对世俗,本来就毫无价值,还要发明一大套逻辑和价值的体系,觉得实在是在用屎塑塔,所以实在是受了。 倒是如果有人说的是修观的事,,如果能感受到他的视野,我倒是有兴趣,与他分享交流一下经验。 这样,对我有利,对人也应该有利,有利,才有价值。
    弃尸林 5-3
  • 21
    慈为铠甲,观为利刃 如上所说,可以试试
  • 30
    各位贤友,看巴利本感觉很难啃啊,就像大念处经,很多词汇都不能理解,请教一下你们都是怎么去理解佛陀所说的这些法呢?或者是直接禅修 时间长了就能理解了呢?
  • 32
    觉得哪有什么“放下”,全是在导向言辞的异化罢了! 相应部,说的全是观和对所观处的不取厌弃。 所谓的“放下”,基本上就是一种心行, 祖师的不取厌弃是为观作辅助的,只有观才能根除“行” 而那些作“放下”之行的人,基本上没有观,就是在以粪塑塔罢了。 正知,就是专一于觉知,就是定于觉知。
    弃尸林 4-8
  • 15
    打坐,不管是不是修观,能把时间稳定在2个小时,就是一个根基和本钱。 修观,要实现某种穿透,透了,就能确定,就能了解。 没透,越看那些东西就越疑惑。 删贴太厉害了,就忍问这么多。
    弃尸林 4-22
  • 2
    [图片]谢谢了!
  • 10
    《长部》读了刚看了一半,发现记载的细节只有合十,右绕三圈的礼节。没有什么跪拜磕头…… 想问这跪拜和磕头是谁发明的?
  • 5
    释迦之法,之所以不兴盛, 一些人说是缺僧才,但,那么多有阿罗汉,就一文盲,这些人都不是有才,那就不是僧了?十大弟子有些是奴隶出身,那也不是僧才了? 一些人说是为了名利和贪欲,但很多入了此门的人,初入时,哪个不是有一些幢景和对欲望的降服? 一些人说是邪解乱解, 就我看,一些大师, 一天到晚,就是在用释迦的言辞作为素材,构建智识网络, 一天到晚,就是在箸说立论,而不去改善巴利原本的译文。 释迦可是只说过以经和
    弃尸林 4-4
  • 14
    你能看出来我没入教 说明你的知识面很广 因为入教这个词是伊斯兰教专用 佛教说皈依 我有非常坚定的宗教信仰 虽然我学的是佛教的知识 但我对其他两大宗教没有任何排斥 只有真正的深入了解佛教就会知道佛教的根本性内容就是佛和菩萨在教化人类如何做人 其他两大宗教也是如此 所以 三大宗教是全人类的财富 是超越人类文化的宇宙规律 佛教是唯物的 佛教内有许多超自然现象或者说是特异功能或者说是法力 我说的是可重复出现的现象 而科学的首
    明法 3-26
  • 1
    如标签 于长入息,了知‘我长入息’; 于长出息,了知‘我长出息’; 学‘我觉遍身入息’, 学‘我觉遍身出息’ 什么意思?作什么用的?
    弃尸林 3-22
  • 13
    什么是原始佛教? 有的人自以为是的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时期”。 这真是书呆子的言辞之辈,对修行一点意义都没有。 原始佛教,只以祖师为师,追寻祖师有原意,这就是依法不依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实在的利益。
    弃尸林 3-1
  • 1
    由于渴爱新的, 而舍离旧的。 (或者渴爱旧的而舍离新的) 但渴爱从不来源于自由与解脱, 只是放恣去抓取, 犹如猕猴(上蹿下跳), 攀枝捉条, 放一取一。
  • 14
    我一开始念佛,随着理论和定力的逐步加深,真的看到了许多莲花。那天我在念关于普贤乘的东西时,头顶(肉眼看到的,两眼上方的地方)出现了巨大的粉色的莲花,眼睛的左右两侧下方也有明显的莲花痕迹。我认为这是好的,就继续修行。 昨天晚上继续学习,睡前观想,想到佛陀拈花时,花朵的美丽自在此处,就是本性,然而一切美丽都发源根处,根处来于空处,空即宇宙本质处,因此花朵要脱离苦,就要回到“不来”之处 我就观想我看到的,
    弃尸林 2-22
  • 0
    马上出发,有贤友可以去了
  • 1
    要用电脑版下载,本次包括所有版本的三藏,包括北大版等,资料详尽,还有很多新的书籍内容,尽快下载,以免被抽,如有意见建议请及时提出
    crossggee 2-13
  • 8
        请出家师你或居大德回答我的请教:     第一、在佛陀的原始佛教时代,是不是没有供像,没有烧香这一修法?而佛教
  • 3
    三净肉,意指没有看见、听说或怀疑为了自己而杀死的动物之肉类。《律藏》规定,佛教出家众乞食所得
    顽石 2-17
  • 3
    当我们观察心或身时,能知的心识可能会在禅定和内观之间来来回回地转换。 许多经典中,禅定和内观根据禅修的主旨不同而区分开来。比如,如果我们练习40次禅修,其中只有10次回忆念住,那么我们就是在修禅定;如果我们修四念处,觉知身、受、心、法,那么我们就是在修内观。如果觉知的目标是习俗的或相对现实的,那么我们就是修禅定,但如果目标是究竟实相的,那么我们就是在修内观。 实际上,有更进一步的细分,那就是区分禅定和内观
    crossggee 1-26
  • 6
    中国大乘和南传上座部很多地方记载有极大的差异,以下是一些观点的区别: 大乘佛经认为摩耶夫人往生了忉利天,上座部的佛经认为摩耶夫人往生了兜率天 大乘佛经认为过去劫、现在贤劫都有千佛出世,不多不少每个劫刚刚好1000个佛,连佛的名号都有。 上座部认为这个贤劫只有五个佛,而最后一个是弥勒,而有五个佛的劫是稀有的,有些劫就只有一两个佛出世。 大乘有很多极乐的佛净土,如极乐世界、琉璃光净土等等,而上座部认为极乐世界非
    弃尸林 1-16
  • 15
    戒是佛陀为教徒制定的规矩,是教条刻板的,并且是独立于其他概念而单独学习的学问。它可以与定慧二学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次第关系,但在具体的守持时,不应牵扯到胜义义理的讨论。 在最近的吧内交流学习中,遇到多次这样的讨论了,请贤友们注意学习的方式方法。佛陀所制定的戒(或说是学处),是白纸黑字的规定,是不可被臆想讨论的。不应混淆。尤其是遇到了形而上的、当下时兴的道德律、社会法律时,戒学更应保持其单纯刻板教条的特
  • 20
    一直在修学杂阿含,苦于修大乘的人太多,找不到一起修学阿含的同修,今天无意中找到了这个贴吧,可是人气太冷清啦。吧主啊,你要整顿一下人气啊。
  • 5
    阿罗汉有好恶吗?会批判或抗拒某种事物吗?如果阿罗汉能全然地接受一切事物,完全地活在当下,他难道不用经由思考而做出选择吗? 一旦思考未来,意识就脱离了当下;一旦在事物之间做出选择,就意味着有了好恶。不是吗? 求解惑
    史六朗 12-24
  • 25
    前些天,无意中接触到了原始佛教。虽然只是对原始佛教的经典略微看了那么一点,但却发现原来还有这么一种版本的佛学,朴实无华而又基本上毫无神话色彩
    jsls44 4-25
  • 0
    长部》译后记五月下旬的杭城,尽管还没有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梅雨季节,但是连绵不断的阴雨和持续的闷热,却在昭示着今年的梅雨或许已经提早到来了。透过薄薄的雨雾,小天竺一带的娑罗树在悄然无声地枝叶繁茂,挺拔向上的娑罗花也在竞相开放,或许这些可以为因天气而烦躁的人们带来一丝安宁和欣慰。校毕最后一页经文,长部“行道篇”的翻译至此便暂告一段落。回溯巴利佛典《长部》的起译之日,不觉之中已过去了两年有余。在此期间尽管
    crossggee 12-14
  • 31
    原始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区别在那里?
  • 1
    放生公益活动,欢迎一起交流
    金铭17 12-4
  • 1
    打造属于自己的雍和宫
  • 49
    到今天已经没人(请注意是人不是圣)能百分之百保证什么派别没有一点扭曲佛陀真实的教导,是否是正法关键不在于从资料考证,资料的来源本身就难以考证是否是真实无误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下通过考证所谓的资料来宣称自己是唯一的正法而排挤和攻击他人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一般大家公认的南传上座部是最为接近原始佛法的,我们应当遵从这个习俗,在自我的修行中自己去判别。我删宣扬随佛尊者的贴也不是否定他是错的,我在这里也不是
    啐啄缘 10-28
  • 0
    请问这是哪位菩萨的宝相?
    LBW77777 9-6
  • 92
    比如你说来世如何如何,他就会问?你怎么知道有来世,你听谁说的有来世?你亲眼看见有来世了?他还会说:释迦牟尼说什么你就信什么?释迦牟尼就是唯一的真理是吧!! 遇到这种人怎么办? 但为啥也有些人就相信有来世呢? 大家如何看待个问题?求教
  • 7
    我觉得大乘佛教有些变质,神通啊,然后什么诽谤佛法就要下地狱怎么怎么的,我就想,就算得罪佛了佛也不至于就那么点肚量就要怎样去惩罚,要入地狱啊等
  • 3
    观呼吸应该怎么观呢?因为坐下来的时候,有时候感觉到鼻子处的呼吸,有时候感觉到胸腔的呼吸,有时候感觉到身体在膨胀收缩,到底应该把注意力放哪呢?注意力一直放在鼻子那,可是能清楚的感觉到胸腔在呼吸,但是鼻子那感觉不出来。是应该一直放在人中那,还是感觉到哪里就跟着去哪里?
    渡世船 6-13
  • 12
    随着禅修的进展;进步,是不是会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种现象? 个人感觉禅修时,已经是在初禅的门槛上踏进踏出了, 怎么生活中,对善恶分辨的越发清晰,爱憎越发分明哪? (先仅举一例:比如这种人,在弱者面前像疯狗,在强者或者官面前点头哈腰像奴才) 这是嗔心啊,怎么反而增长了? 希望真正懂得的贤友指教。
    渡世船 6-13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2

会员: 贤友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