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古琴吧
关注: 91 贴子: 167

  • 目录:
  • 乐器乐理
  • 0
    从一块木胚开始, 跟随老师,自己动手斫制, 完成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古琴! 【教学计划】每月两次课,每次一整天,上课时间单独与老师约定。总课日不少于36天,为期1.5~2年,顺应整个斫琴周期。 【师资安排】一对一教学,由知秋老师亲自授课。 【课后练习】授课时间外,可自行到知秋琴馆练习和实操,工具、教材、工作间、等均由知秋琴馆免费提供。 【学习费用】1.5w元/2年 【其他费用】斫琴材料、耗材及其他技术费用联系楼主 【其他说明】
  • 0
    我们专注于古琴教学与交流,致力于弘扬浙派古琴艺术。 授课教师:知秋 一、课程内容 (一)成人速成班、儿童速成班 1、古琴文化和基础知识; 2、古琴指法及训练; 3、传统琴曲的学习 二、授课目的 (一)了解中国古琴文化; (二)全面掌握古琴各项指法与技法; (三)具备古琴教学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近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 (五)体验古琴涵养心性、修禅悟道的实效。 (六)提高专注力,回归当下,认识,接受,自省,力
  • 12
    招收年龄段为6——60岁 我们以入门七曲为基础,主张以曲带功,我们设有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教学,因材施教,进度根据个人学习效果适当调整,琴馆学员可免费来琴馆练琴。 课程上课日期: 一周一课,随到随学。 本门传承: 大修上人—徐元白—徐晓英(霞影)—金蔚(东百)—黄锦峰(玉山)—唐芝洲(知秋) 学琴须知: 一、琴冠众艺,能得其传,此人生之幸也。今人以西为本,吾责乃大,吾荣尤显,更当竭力 也。道之进,秉承蒙养;技之
  • 0
    来豫章已半年之久惜南昌文化底蕴之深厚 故此 效仿前文人雅士 或是附庸风雅 又或是惜乎今人的饭局早已被所谓的饮食文化熏得乌烟瘴气 远不如古人的依山傍水清脍疏笋来得敞快文化的久远就只剩下今人梦里的惆怅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北地战火连绵 在杭州西湖边由浙派琴人徐元白先生发起相邀文人雅士携一酒一菜,吟诗作画,抚琴品茗“西湖月会”由此而来作浙派传承,当继承和发扬先辈之情操,现拟举行南昌壶碟会雅集 到会者需喜爱传统文
    雅居琴士 11-24
  • 3
    南昌古琴王老师,龚一弟子。正宗传统古法教学数十年 【3-7天,7-10,10-15天】学会古琴, (三至四首琴曲。) 1。曾北京古琴教师,正宗传统古法教学 2。师承广陵、金陵、梅庵 虞山派吴门等多个琴派。 古琴教学课程 1. 初级古琴课程:古琴基础的学习, 左右手及开指练习,定,调弦,三音完美理解,掌握。 4-6首古琴曲, 秋风词 古琴吟, 阳关三叠,湘妃怨,卧龙吟,等 通过本结段学习,掌握了古琴基础的学习 ,今后可自学,自学者可少走弯路 个
  • 0
    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或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声不绝;春秋时期的伯牙和
    yl1168 9-27
  • 0
    古琴艺术之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琴道更是让有素养的文人士大夫为之一生追求。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它以多重美的高雅品质,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在人心容易流于浮躁的今时今
    yl1168 9-26
  • 1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一首曲调较为激昂的古琴曲。根据刘东升的《中国音乐史略》,《广陵散》大约产生于东汉后期。据说,《广陵散》这一旷世名曲,因聂政刺韩相而缘起,因嵇康受大辟刑而绝世。因而古曲《广陵散》的背后,实际上包含了聂政和嵇康的两个典故。
  • 3
    乐有中声。惟琴固然。自古音淹没。攘臂弦索。而捧耳於琴者。比比矣。即有继空谷之声。未免郢人寡合。不知喜工柔媚则偏。落指重浊则偏。性好炎闹则偏。发声局促则偏。取音粗厉则偏。入弦仓卒则偏。气质浮躁则偏,矫其偏。归于全。祛其倚。习于正。斯得中之传 【正心正琴正吟,非诚绕道,邮件咨询报名】 yl1168@163.com
  • 0
    《琴操》记载:“伏羲作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东汉应劭《风俗通》记载:“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武王改为七弦。”故有“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中华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
  • 0
    古琴用的音律是五音十二律。五音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西洋音乐的唱名:do、re、mi、sol、la;此外还有变宫、变徵两个变音,相当于si、fa两音。十二律即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相当于西洋音乐的音名:C、并C、D、#D、E、F、#F、G、#G、A、#A、B。根据音的清浊阴阳,又分为阳六律和阴六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为阳六律,名为“律”,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
    yl1168 10-19
  • 2
    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说象周天365度)。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
    yl1168 10-13
  • 1
    yl1168 2016-06
    琴论著作简介   《新论--琴道》:琴论专著。汉代桓谭作。原书已佚,清代有几种集佚本。《后汉书棗桓谭传》说此篇未完成,由班固续成。现存残篇中包括琴的史论和琴曲解说。介绍琴曲有《尧畅》、《舜操》、《禹操》、《文王操》、《微子操》、《箕子操》和《伯夷操》。   《琴清英》:琴论专著。汉代扬雄作。原书已佚。《全汉文》辑有佚文。   《则全和尚节奏指法》:琴论专著,收入《琴苑要录》中。作者为琴僧义海的弟子,北宋
    yl1168 10-13
  • 1
    王老师流水(丝弦)节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bFhXlKJKr4/?spm=0.0.dbFhXlKJ
    yl1168 9-9
  • 0
    中国禅宗古琴音乐 《洪崖丹井 》王老师 演奏 谱曲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6k_rGHX-ics/
    yl1168 9-9
  • 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aVR6hwiZgo/
    yl1168 9-9
  • 0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WiEiKKVsKw/
    yl1168 9-9
  • 0
    臥龍吟(丝弦 )王老师记谱演奏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2_K-TmyRwGg
    yl1168 9-2
  • 0
    据传伏羲氏制琴,神农氏作曲,最初为五弦,周文王、武王增设文、武两弦,成为七弦,遂成定式。所以蔡邕在《琴操》里说:“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癖,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而《乐记》则记载说:“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考之《尚书》:“帝(舜)曰:夔,教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傲。” 是琴始制于帝舜,而非伏羲氏明矣。在我国古代,琴不仅用来教化万民,更
    yl1168 6-1
  • 1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致乐以治心,乐则安,安则久”。古琴艺术之所以能独树一帜而备受推崇,除“琴德最优”外,更由于其音乐的特质能顺乎自然,耐人寻味,符合中华传统文化追求意境、崇尚内在和寓意含蓄的特征,它含藏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核,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而成为人格培养和精神升华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
    yl1168 5-27
  • 2
    琴瑟 (1).乐器,琴和瑟。亦偏指琴瑟的一种。《书·益稷》:"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琴,一本作" 瑶 "。 唐 杜甫 《锦树行》:"飞书 白帝 营斗粟,琴瑟几杖柴门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见王》:"桐作琴瑟,音调和也。" 郭沫若 《历史人物·隋代大音乐家万宝常》:"琴瑟的输入,大约在 春秋 初年。" (2).指琴瑟之声,古人以之为雅乐正声
    yl1168 5-27
  • 0
    历代琴书古琴琴谱存世共一百五十余部,历代重要的琴谱琴书如下:唯一现存的文字谱:唐初手抄卷子《碣石调幽兰》(现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最早的减字谱: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古怨》。汉代最重要的琴谱琴书:扬雄《琴清英》、诸葛亮的《琴经》。现存最早的大型古琴曲集:明初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1425)。明代重要琴谱:《神奇秘谱》、《太音大全集》、《西麓堂琴统》、《太古遗音》、《风宣玄品》、《琴书大全》
    yl1168 5-27
  • 2
    鼓琴时。无问有人无人。常如对长者。掣琴在前。身须端直。安定神气。精心绝虑。情意专注。指不虚下。弦不错鸣。不视右手。只闻其声。目不别视。耳不别听。心不别思。乃得琴之旨焉。大要识句读节奏。停歇不得过多。李勉曰。吟抑有度。迟速有节。急而不乱。缓而不绝。不缓不急。如行云流水。此为枢要也。用指必须甲肉相兼。出声清丽。甲多声焦。肉多声浊。右左手不得过度。琴声凡三。一曰散。二曰按。三曰泛。弹似断弦插指浅。按若入
    yl1168 5-26
  • 0
    yl1168 2012-08
    ?rpid=4612161&resourceId=4612161_06_05_99
    yl1168 5-23
  • 1
    海昏侯墓,形象再现西汉时期高等级贵族的生活。数以千计的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在2000年后重见天日,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又一次重大发现;出土的整套乐器,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
    yl1168 5-23
  • 1
    多种迹象表明墓主很可能是刘贺,很多“昌邑款”的琴瑟,上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据专家介绍,这些是漆器的制作时间,正好是刘贺当昌邑王的时期。   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史料记载有4代。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即第二代昌邑王;第二代是海昏厘侯刘代宗;第三代是海昏原侯刘保世,新朝时一度被削藩贬为庶民;第四代是刘会邑。   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平最具传奇性,一生经历了王、
    yl1168 5-23
  • 1
    本人学生党一枚,家离得远不方便带琴,但是在学校又特别想继续练习,不知道有没有哪位琴友或者琴馆可以出租古琴
  • 1
    一弹既罢复一弹,愿似流泉镇相续
    yl1168 4-3
  • 0
    1979年江西省贵溪县渔塘公社仙水岩悬棺墓葬中,发现了的十三弦古。长166厘米、宽17.5厘米。江西贵溪崖墓发掘简报程应林 刘诗中 【摘要】:正 江西贵溪崖墓群是一九七八年在文物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次年秋冬,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重视和领导下,在九江市航运公司起重工程队的大力协助下,江西省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和贵
    yl1168 1-30
  • 0
    1979年江西省贵溪县渔塘公社仙水岩悬棺墓葬中,发现了的十三弦筝。长166厘米、宽17.5厘米。江西贵溪崖墓发掘简报程应林 刘诗中 【摘要】:正 江西贵溪崖墓群是一九七八年在文物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次年秋冬,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重视和领导下,在九江市航运公司起重工程队的大力协助下,江西省历史博物馆考古队和贵
    yl1168 1-21
  • 1
    墓主人最可能是哪一代海昏侯?多种迹象表明墓主很可能是刘贺,很多“昌邑款”的琴瑟,上有“昌邑九年”、“昌邑十一年”字样,据专家介绍,这些是漆器的制作时间,正好是刘贺当昌邑王的时期。   海昏侯的爵位世代承袭,一直延续到东汉,史料记载有4代。第一代海昏侯为汉废帝刘贺,即第二代昌邑王;第二代是海昏厘侯刘代宗;第三代是海昏原侯刘保世,新朝时一度被削藩贬为庶民;第四代是刘会邑。   其中,以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生
    yl1168 1-16
  • 0
    古琴断纹不经百年而不出是一种误解,断纹成因复杂,多与制作过程中的漆胎处理和后期保存环境有关,断纹的出现是递增的过程,不可能精确到一百年那一天突然出现,随着时间不断递增才是科学客观的说法。从历史传世实物来看民国制作的古琴也有断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古琴更是在制作未完成时就已出现断纹,分析漆胎断纹鉴定文物古琴非常重要的一点。伪制断纹古已有之,方法很多,如用猛火烘烤,再以冰雪激之使其进裂;或以蛋白渗入灰中
    yl1168 1-13
  • 0
    鼓琴时。无问有人无人。常如对长者。掣琴在前。身须端直。安定神气。精心绝虑。情意专注。指不虚下。弦不错鸣。不视右手。只闻其声。目不别视。耳不别听。心不别思。乃得琴之旨焉。大要识句读节奏。停歇不得过多。李勉曰。吟抑有度。迟速有节。急而不乱。缓而不绝。不缓不急。如行云流水。此为枢要也。用指必须甲肉相兼。出声清丽。甲多声焦。肉多声浊。右左手不得过度。琴声凡三。一曰散。二曰按。三曰泛。弹似断弦插指浅。按若入
    yl1168 1-5
  • 0
    指法很重要,指法不对往后越弹,,,,,,,看曲谱有些细节处理是需要老师教
    yl1168 12-24
  • 0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yl1168 12-24
  • 0
    为什么要学古琴,中华民族音乐之魂,, 这是一种精神的陪伴,一种生活的品味,一生的爱好。超越了学一个特长的范畴。从小到大的过程中,学会成长,学会去克服,学会勤奋,学会沉下心来,学会坚持梦想绝不二心,学会严谨。更像是一种性格的磨练!唤醒!
    yl1168 11-17
  • 0
    有没有人转让古琴,
    xu1332001 11-3
  • 0
    《秋风词》 谱本:出民初王燕卿的《梅庵琴谱》。曲体小型。有词。 曲情:原谱旁注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原词,大概是王燕卿的作曲。按:明嘉靖间黄献的《梧冈琴谱》的《秋风曲》是以六朝张翰思鲈的故事为曲的意境的一个无词琴曲;与黄献同时汪芝的另本《西麓堂琴谱》的《秋风》却是另一有词的琴曲,原词是"秋风秋风秋风生,鸿雁来也,金井梧桐飘一叶,叹人生能有几许光阴!?……想人生能几何"。又日本物部茂卿所得《秋风章》却又
  • 1
    《神奇秘谱》:   臞仙曰,孔子应聘诸候七十国,而不一获其主,莫能见任。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於兰云。“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於兰何伤。”故古之哲人拟之而作是操。
  • 0
    梅花纷雪指下声,流泉惊浪弦中急
    yjlstc007 1-26
  • 0
    yl1168 2012-07
    声声慢 情情绵绵,亲亲密密,来来去去凄凄。初春遇寒雪后,心难平息。三言两句犹旧,酒狂答、风云浪急。青鸟也,
  • 1
  • 0
    ?rpid=4612161&resourceId=4612161_06_05_99
  • 0
    yl1168 2012-09
    南注解 1-26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古琴

目录: 乐器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