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 91,562 贴子: 1,136,574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 目录:
  • 古典文学
  • 0
    应该看看道德经,
    收服妖精 07:32
  • 30
    【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chài)虺(huǐ)蛇不螫(shì),猛兽不据,攫(jué)鸟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 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五章 [原文]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①不螫②,猛兽不据③,攫鸟④不搏⑤。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⑥,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⑦,和之至也。知和曰&quot
  • 88
    谁能给我讲的出一句真正的道法,我愿意给一百万给你。有能讲的,欢迎您来拿我的钱!万望高人圣贤能不嫌钱少不吝赐教!
    halo伯爵 02:11
  • 7
    真理的一个负面作用,阻碍人的思维前行。所谓的真理就是那些所谓的前人总结的正确道理,虽然他是对的,但一旦认为他是对的,就会不由自主被他约束前进的步伐。这是难免的。
    halo伯爵 00:34
  • 45
    在这纷扰的世界里,一切都在生灭法的轮回中流转,如同梦幻泡影,瞬息万变。人们总是在追逐着各种希望,然而这些希望却往往如同昙花一现,转瞬即逝。因为在这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相对而言的。 人们的喜怒哀乐,往往源于世事的无常和不确定性。当希望落空时,我们便会感到失望和痛苦。然而,人生真正的智慧在于学会放下,学会不再心生希望。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变得冷漠无情,而是要学会在内心保持一份平
    东坡^ 7-26
  • 97
    我学习只要找到关键的东西即可,把关键的东西学会了其它的可以暂时省略。 道德经最关键的东西就是道德经首章,只要把它学会了就一通百通了。
    东坡^ 7-26
  • 11
    你们觉得以上是可以抛下或推翻的吗?在2024年这个时间,包括无神论和有神论,迷信,这几个点。 有人说真理也是相对的,随时可以被推翻。并非正确,而是接近正确。 如果不能,那该保留多少有用的知识?
    东坡^ 7-26
  • 37
    真正的道家是随心所欲,随心而行,劳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44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徼:边界。玄:玄,玄奥也,太极之阴阳之炁也,返复也。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道,可为单一之道:一树以籽,初生、生发、壮、砍伐、制器、毁坏、灰烬,重归大地,复以轮回,此一道也;一草以籽,初生、生发、开花、被锄、
    halo伯爵 7-26
  • 23
    要求:1,30岁以下。2,有本科学历。3,有唯物主义哲学基础。4,非佛教徒。
  • 13
    贤圣也是人。他们最大的差别就是思想意识。所以无为法就是指的人的思想。而有为法就是人的举止行为。请多指教
    裕丰789 7-26
  • 0
    各位同修道友好,因为19年高维通过我完成了一本修真悟道的经书,,当时我受了太多磨难,能量很低,,几乎身体只剩一口气,,我就一边正常生活,一边看书,,书里面能量很高,,刚开始整本根本看不下来(后来结缘的书友有些能量比较高,可以整本看完),我开始看到和我自己身心灵状况有感应的就会发困,,现在我才知道是高维帮我慢慢修复身体……开始我能量太低,身体状态太差,,没有明显感到体内发热的状况,,但是前两年基本我自
  • 6
    第51、50、49章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欧麦尔,被一异教徒刺杀身亡。“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案例。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乌尔班二世,发动
  • 5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第一章详解
    赵庚白 7-26
  • 1
    我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好,感受不到它给予我的食物,水果,美景。 但如果把自然这个概念换成大城市,我倒是可以感受到,我能感受到大自然给予我的源源不断的能量,它热闹的商场,各种各样的美食,混凝土铸成的震撼的天际线。 就比如我现在工作的单位,我感受了一年树,花,草,还有果园的水果是多么的美好,实在没有感觉,之后越看越觉得这个混凝土路面让我想到了城市,感受到了力量。
    李弃云 7-25
  • 36
    说到道家就总是无为而治,那是不是有点太考验统治者的水平了?
    山之存 7-25
  • 1
    道可道,非常道。说可以说,说的不是一般的道是自然规律,是大道规则。
  • 0
    无名,天地之始。没有名字,是天地最初的状态。有名,万物之母。有名字,是人类认识万物的方法,就跟母亲给孩子取名一样。
  • 0
    心不坚,则不能行远。真正的人,即想到生前,又有想到死后。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 2
    对于很多事情,没有见解,不知道如何去做
  • 13
    【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zhǎng);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 ,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③;修之于邦④,其德乃丰;修之于天
  • 3
    WAY COMMITMENT 道德经第一章 翻译者:保定学院李芃杉 Way to way,not way.Name to name,not name. The no name,earth is wake up.The is name,earth is know another. So that no,wanted is wanted and gooder.That is,wanted is wanted and bader. The both,the same mother,all sons or daughters,son ors son,the alls gooder door.
    云梦遥 7-24
  • 4
    个人学习心得,非网络文段 天道无亲,循大道之生灭规律而行,大道无私,依人道之本而存。故世之常道,皆有所依,方得稳固运行。故圣人究万物之本,寻事物之同,以明天道之律,顺其法则以遂己志,因是预知吉凶,避祸趋福;君子居天地之间,宜顺天道而行,修己心,充己神,循因果,明己位,定己责,审时待动,如潜龙在渊,乘机而起,乃能成大业。#国学文化#
  • 20
    那不用和人接触了吗 ? 一接触他就损你
  • 10
    道可道非常道,一阴一阳谓可道,名可名非常名,一阴一阳谓可名,可道行无名天地始,可名守有名万物母。常无以观可道无,可道之无,正小反却大,正之愈小反愈大,直至正之无极,反有极。无极有极同出以为妙,无极无尽以为有,可名无之尽头,有极有满以为无,可名反有之源头。常有以观可名有,可名守正妙自无,妙之越小正愈大,妙之无身即可名。一阴一阳有无同出,虽名不同同名玄,常有常无观玄之又玄名妙门。
  • 7
    【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迤yí)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cháo)甚除, 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五十三章 [原文] 使我①介然有知②,行于大道,唯施③是畏。大道甚夷④,而人⑤好径⑥。朝甚除⑦,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⑧,财货有余,是谓盗竽⑨。非道也哉!
  • 221
    读过道德经里的人,都会清楚一件事,道德经里的道德和“人文道德”是两码事。 例如“似万物之宗”,“道生之、德畜之……”,“道生一,一生二……”…… 从文中段落可以观察出,和我们如今的“道德”理解差异还是挺明显的。 “人文道德”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应该是落于人道中的道德行迹,既然是行迹,那么它就不是道与德的本体。 所以说,人文道德是产生于人道中的道与德的行迹。
  • 0
    人通过感官接收外界的信息,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等等。在《易》里面,统称为象,就是万物通过人的感官在人脑里面所构建的投影。投影部分,可以被人理解的,观察的,称它为有,非投影部分,不被发现的,不能理性理解的,暂称它为无。人类不可能完全得了解一个事物,所以无一定是永远存在的。但人类一直是在发展和进步的,所以无也应该是变化的。教员有个观点:现在看来无比正确的 m事,在几十年后的后人看来。也许
  • 4
    为什么感觉像是穷途末路了,有时候夏天听外面的蝉鸣,心境也不像前几年那样,听蝉叫挺好的,是蝉的样子。就像是某种预警,明知道不对劲,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仿佛无论做什么,都没有办法解决这种预警。 非常奇怪,打字的时候补上了夏天一词,但是现在不像个夏天的样子。尤其是听歌的时候,有的歌总有种催促的感觉,但是这个感觉来源于哪里,却摸不着头脑。
  • 0
    积善行义:朱熹在注释《孟子》时提到,“集义,犹言积善,盖欲事事皆合於义也。”这说明了“集义”的核心在于积累善行,使自己的行为始终符合道义的要求。 这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修养。 道德行为的连续性:在养浩然之气的过程中,“集义”强调的是道德行为的连续性。只有行为连续地符合义理,才能引发合乎天道的气的运行不断,进而促使本心的日渐澄明。一旦行为出现断点,则气的运转失去驱动力,本心的
    周赫煊 7-22
  • 0
    54-90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普郎克说,外部的世界是独立于人类存在的东西,是‘确定’的东西,而对于这种‘确定’的准则的追求,是生命最卓越的科学追求。“以天下观天下"的案例。 53-52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
  • 0
    帛书:执今之道 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 是谓道纪
  • 0
    各位同修道友好,因为19年高维通过我完成了一本修真悟道的经书,,当时我受了太多磨难,能量很低,,几乎身体只剩一口气,,我就一边正常生活,一边看书,,书里面能量很高,,刚开始整本根本看不下来(后来结缘的书友有些能量比较高,可以整本看完),我开始看到和我自己身心灵状况有感应的就会发困,,现在我才知道是高维帮我慢慢修复身体……开始我能量太低,身体状态太差,,没有明显感到体内发热的状况,,但是前两年基本我自
  • 25
    就像水一样,因为势的的存在,可以从高到低,从左到右,从右往左,甚至还可以从低到高。又像风一样因为势的存在,从北到南,从南到北。
    大二笨 7-15
  • 0
    良知之学,乃是一门深邃而博大的学问,它关乎人心之本源,是道德、智慧与真理的结晶。简而言之,良知之学就是探究和培养人类内心那份纯真、善良、正直的良知,并以此为指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完善自我。 在良知之学中,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良知是每个人内心都具备的宝贵品质。它如同明镜一般,能够映照出我们内心的真实面貌,让我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当我们面对诱惑、挑战和困境时,良知会提醒我们要坚守原则、秉持正义、
    周赫煊 7-21
  • 0
    墨家,又称墨者学派,由墨子创立,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墨家认为,天下之人应该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消除亲疏远近的差别,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平等。同时,墨家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冲突。 墨家的这些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墨家思想过于理想化,且在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因此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相对有限。
    周赫煊 7-21
  • 8
    一、以法治国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他们主张制定明确的法律,以法律作为社会行为的准则,通过法律的规范和执行来维持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法家思想中的“法治”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法治,而是指君主以法律为工具来统治臣民,但无论如何,法家都极为重视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二、严刑峻法 法家注重刑法的威慑力,主张严格的刑罚和赏罚制度。他们认为通过严厉的刑罚和激励措施可以维护社会秩序,促进
    周赫煊 7-21
  • 15
    “不睹不闻、无思无为”这一表述,在儒家哲学尤其是阳明心学中,具有深刻的内涵。以下是对这一表述的理解: 一、字面意义与初步理解 字面意义:“不睹不闻”即不看、不听,“无思无为”即不思考、不作为。这看似描述了一种消极、静止的状态。 初步理解:然而,在阳明心学中,这种表述并非指真正的无动于衷或无所作为,而是强调在心灵深处达到的一种超越外在动静的境界。 二、深入解读与哲学内涵 与“理”的关联: “常知、常存、常主
    周赫煊 7-21
  • 6
    孙子被同龄小孩骂"王八蛋",孙子很生气,全家人都帮孙子,觉得小孩欺负孙子,让孙子骂回,然后不理那小孩。但我笑了,后孙子也笑了。
  • 10
    大家对从有至无的转化、小与大的辩证以及后来者居前的奥秘,常常困惑不已,深思而不得其解。其实,这一切皆蕴含于两大基本原理之中:平衡与物极必反。平衡之道,在于正负相依,上下相成,缺一不可。 1、平衡之道 平衡,作为宇宙间万物存在与运行的基础法则,强调的是事物内部及其之间的相互依赖与制约。在我的阐述中,“有”与“无”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如同物质与反物质、明与暗一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种观念打破了我们
  • 2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威廉大帝,实现德国统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的案例。处理好与俾斯麦的关系。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伊萨伯拉一世,创建了统一的西班牙王国,资助哥伦布探险。“善用人者为之下”的案例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
  • 0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狭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詹纳,他发明预防天花的方法——接种疫苗法。“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的案例,对名利淡泊。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卢梭,忏悔录。“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的案例。知错方能改。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杰弗逊,对奴
  • 0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老子,不过分追求长生。“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的案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巴赫,弹奏马尔尚高难度的曲子。“司杀者杀”的案例。专业的事找专业的人干。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9

会员: 道友

目录: 古典文学

友情贴吧